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德阳实施方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应用水平,全面推动我市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德阳实施方案》,以推进智能制造集群化发展,建立完善装备制造产业链为突破口,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宣传引导、政策推动,以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普及、优势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智能装备创新研制为抓手,着力推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重点示范与多点普及相结合。既有侧重地选择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又明确重点领域的普及推广目标。
——坚持高端切入与改造提升相结合。既要求制造业重点新建项目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智能制造,又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
——坚持市场带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既坚持市场主导智能制造资源配置,又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加速跃升。
(三)主要目标
2018年底,全市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技术装备整体实力明显提高,软件支撑实力持续攀升,示范引领成效显著。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数字化,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逐步启动智能化,促进我市智能制造发展在全国的地位和水平稳步提升,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二、重点行动
(一)建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体系行动,统筹推进我市智能制造建设进程
1.行动目标
2018年底,建立德阳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评估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科学指导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统筹加快推进我市智能制造建设进程。
2.主要任务
集中各方力量,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结合德阳产业特点从全生命周期、系统层级与智能功能等多维度建立完成德阳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评估体系,精准掌握全市智能制造行业现状,准确制定各类企业智能制造政府扶持措施,促进企业利用先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协同快速发展。动态、精准掌握全市工业企业建设和发展状况,针对智能制造薄弱、缺失环节对症下药,完善区域生态链。
(二)建立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完善我市装备服务支撑
1.行动目标
到2018年,完善我市装备制造支撑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外智能制造相关院、校、企、机构交流合作,注重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从人才、技术与资金多方面建立和完善德阳智能制造服务体系。
2.主要任务
建立德阳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掌握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国家政策,有意愿为我市智能制造献计献策的国家科研院所人员、市内高校教授、重点企业高端技术人员等专家,组建德阳市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部署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对重点行业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指导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负责开展重点行业和企业调研、共性问题和需求提炼、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示范项目策划评审等工作;负责解决我市实施智能制造的技术难点问题,为我市机械、化工冶金等领域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支撑。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与金融租赁公司合作,制定针对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的融资租赁模式,通过解决资金问题加快智能制造项目推广建设,并对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建设的智能制造项目进行资金支持。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新模式应用等项目,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运用、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创新研制。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引导基金杠杆效应,支持发起设立智能装备产业股权投资子基金,优先投向智能装备产业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智能装备企业给予信贷倾斜,支持地方性银行机构设立智能装备专项贷款,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装备金融产品。
(三)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推“两化”深度融合
1.行动目标
2018年底,建成1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含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0%,不良品率降低20%。
2.主要任务
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分层次、分步骤推进离散型、流程型智能制造,同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2017年12月建立德阳智能制造工程重点项目库,筛选、评审出2018年度智能制造工程扶持项目,在方案设计、技术支持、装备选型、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予以指导,在每个行业中选取成熟项目开展全市范围内的试点示范,建成1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试点示范。积极推广“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积极引入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企业深度合作,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
(四)开展智能制造装备创新研制行动,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
1.行动目标
2018年底,智能制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高效清洁发电装备、油气化工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攻克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水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初步实现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具备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2.主要任务
攻克和发展关键技术装备。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技术环节,依托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突破和发展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高效清洁发电装备、油气化工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努力实现制造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
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实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工程攻关,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高效清洁发电、油气化工与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核心基础部件、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高速高精制造工艺与技术、嵌入式工业控制软件、智能制造新材料、制造信息化技术,形成突破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究体系。
(五)开展制造业智能转型行动,大力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1.行动目标
2018年底,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设备换芯”、“机器换工”、“生产改线”改造计划取得初步成效,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实现智能化,在流程型行业和重点装备制造行业当中智能制造装备普及应用达到30%以上。
2.主要任务
鼓励和支持重点领域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围绕机械、食品、冶金、建材、石化、轻纺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工为主要内容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提升重点制造技术智能化水平。
加快新一代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高端成长性产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推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等数字化、智能化。针对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升设计、制造、工艺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化工冶金、纺织建材、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以生产制造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流程型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动力装备、石油钻采装备、机械基础件等装备制造行业,积极推广以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信息装备、传感器为基础的柔性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建设,实现制造流程的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
(六)开展制造业“两化”改造行动,搭建现代制造业新体系
1.行动目标
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物联网普及水平显著提高,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40%以上,数控机床联网率达到35%以上,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普及率达到20%以上。
2.主要任务
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重点对机械加工、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机联网”。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具有高度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网络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以价值链优化为核心,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经营决策、采购、生产计划、制造、装配、质量检验、仓储、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和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全过程的精确感知、自动控制、优化分析和综合决策,实现供应商与采购商、制造端与用户端在生产、供应、物流、采购、售后等环节的实时信息交互、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
(七)开展优化提升“工业云”建设行动,打造“装备制造工业生态圈”
1.行动目标
到2018年,优化提升“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拓展推广“工业云”平台的服务范围与内容,研发部署企业基础共性软件。联合航天云网等第三方,共同打造立足德阳、面向全国的“装备制造工业生态圈”。
2.主要任务
建立“工业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规范数据资产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技术。加强内部流程和人员管理。实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发展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远程维护、大数据引擎、企业基础共性软件应用等新业态,支持工业云面向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性交易平台转变。以“工业云”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平台的“供应协同”等SAAS软件服务,通过订单流程的数字化,规范区域装备行业的协同制造流程,持续改进优化,建立装备制造业的诚信环境,形成高效协作运行的区域制造网络。
(八)开展智能制造培训与宣贯推广行动,引导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1.行动目标
2018年底,智能制造的新理念在全市得到有效覆盖普及。举办2-3场市级规模以上企业的智能制造专题宣讲和论坛,组织开展5次以上的智能制造专项培训,建立2-3个公共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2.主要任务
传播新理念,引领新发展。面向德阳市工业企业、政府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由政府主管单位牵头,联合智能制造服务型企业举办智能制造主题宣讲和论坛,推广智能制造相关理念,引导制造业创新发展。
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咨询辅导。依托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专家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由政府主管单位牵头,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管理层领导、主管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技术等专题研修班培训,为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咨询辅导。
全面推广成果,加强宣传引导。针对各行业共性问题制定行业示范方案,面向行业推广试点示范经验和成果。协调德阳有关新闻单位做好宣传报告,积极宣传活动的新进展、新举措、新成效,并借力互联网、新媒体等宣传方式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范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和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三、推进措施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落实发展目标任务。切实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德阳行动方案》、《德阳市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制定和落实阶段性政策措施。
(二)组建产业合作联盟,构建协作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我市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智能制造创新发展需求,组建产、学、研、用、投一体化的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智能制造领域产业合作联盟,支持产业合作联盟在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产业合作联盟在重大项目投资、零部件和原材料协作配套、市场开拓、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互助共赢的协作机制。
(三)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示范应用。进一步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进口免税等优惠政策。加大智能制造资金支持力度,把智能制造作为财政资金、科技研发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智能制造特点,把握好信贷结构调整方向,对智能制造领域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并在信贷额度、信贷期限及贷款利率予以倾斜。鼓励智能制造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发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落实好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奖励和保险费用补贴等相关政策。鼓励市内重点工程项目率先示范应用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
(四)完善人才机制,夯实支撑体系。瞄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德阳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智能制造网络学院、职业技术学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在校生培养与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人才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利用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学院、在川各高校研究院、跨国公司及机构等资源,进行政校企战略合作,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定向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技术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多层次人才队伍培养,壮大德阳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四、组织保障
(一)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工作。成立德阳市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推进工作组,工作组成员为相关单位。推进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
(二)建立数据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工作效果。以制造业关键设备数控化率、数控机床联网率及 EPR、MES、PLM 等信息系统普及率等指标为重点,建立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统计体系,全面评估推进工作效果。
(三)建立重点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管理。通过专项收集和从关系项目库中筛选的方式,创建我市智能制造工程项目库,对项目库中的重点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和重点支持。
(四)建立联系制度,实行联动机制。建立完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加强专项行动定期总结和分析工作,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项行动总结分析会,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制定阶段性推进计划、措施和路径,共同全面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附件下载
我要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