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发〔2025〕74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人力社保局、教委、总工会、团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济信息、人力社保、教育、工会、共青团部门,有关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决定于11月下旬在我市举办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为做好大赛选手推荐工作,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决定于2025年10月共同举办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赛(以下简称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名称
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赛。
二、赛项设置
竞赛共设置6个赛项,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工业机器人、RISC-V等架构芯片开发与系统应用、工业大数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详情见附件。
三、组织方式
(一)竞赛分组
各赛项区分职工组(含教师)和学生组两个竞赛组别,均为双人团体赛。智能工业机器人赛项创新组为三人团体赛,选手限学生身份,适时择优推荐参赛。
(二)报名条件
报名参赛人员须年满16周岁以上且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内,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各赛项相关职业工作经历的企业在职人员,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在职人员,以及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全日制在籍学生均可报名参赛。
以学生身份参赛的,应为重庆各类院校全日制在校在籍学生;以职工身份参赛的一般应具有相应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四级(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对未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的,原则上应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五年以上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能水平。参赛选手不得在同一赛事中同时参加多个赛项的比赛,以职工身份参赛选手不得担任同一赛事中同一项目的学生参赛选手指导教师。
已获得“中华技能大赛”“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及取得“全国技术能手”申报资格的人员,不得以选手身份参赛。具有全日制学籍的在校创业学生不得以职工身份参赛。
参赛选手以单位组织报名参赛,报名详情见赛项实施方案。各赛项各组别均不得跨单位组队,职工(含教师)、学生不得混合组队。
四、奖励办法
按照《重庆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和奖励补助办法》(渝高技办〔2021〕14号)有关规定,全市选拔赛参赛人数超过30人的,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另设置优胜奖,获奖总人数不得超过参赛选手数量的30%。选拔赛参赛人数不足30人的,按不超过参赛人数50%的比例,颁发名次证书。
对应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的赛项,参赛选手实际操作成绩合格,颁布与命题等级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满足以上条件的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在命题等级基础上,晋升高一技能等级。已具有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不再重复颁发。
根据竞赛成绩排名,择优推荐选手参加第三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
五、有关要求
(一)请各有关单位,按照大赛组委会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竞赛组织工作,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确保选拔出优秀选手代表我市参赛。
(二)请各赛项承办单位,科学制定竞赛期间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确保赛事活动稳妥、安全、有序开展。
(三)本次大赛不收取报名费,参赛选手食宿自理。涉及报名等事项咨询,请与各赛项联系人直接联系。
(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联系人:市制造业人才服务中心周琎、刘松林,市经济信息委教育培训处张辉鑫;联系电话:60332626,63899503,63899503(传真);联系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云杉南路12号(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三楼3008室)。
附件:1.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硬件装调员)赛项实施方案
2.智能工业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赛项实施方案
3.RISC-V等架构芯片开发与系统应用(混合集成电路装调工)赛项实施方案
4.工业大数据(数据库运行管理员S)赛项实施方案
5.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赛项实施方案
6.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运维员S)赛项实施方案
7.竞赛组织机构
8.选手报名表
9.参赛信息汇总表
10.赛项安排表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总工会
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
2025年10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