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

我的企业,可以获得多少资金?是否适合申报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开展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

在线咨询

  • 发布日期:2025-10-13
  • 来源:宣传部
  • 类型:通知
  • A+
    A-

渝经信发〔2025〕71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科技局、教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科技、教育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打通“将行业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综合解决方案”两个循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现面向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开展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遴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方向
    (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方向
    1.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面向产业关键技术需求,设立攻关课题、开展产学研攻关,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解决产业痛点、难点。
    2.未来产业源头创新。面向科技前沿,通过研判技术趋势、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等,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3.建设联合创新平台。联合产学研创新资源,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高校—企业联合实验室、制造业/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向
    1.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整合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资源,组建多元主体高效协同的产业创新综合体,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标志性新产品。
    2.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高校、科研机构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提供高质量创业辅导、融资对接、市场推广、企业运营等赋能服务,孵化科技型企业成效明显、成长迅速。
    3.高科技产品研发。企业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对接高校、科研机构高水平成果,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等专利密集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市场应用和商业盈利。
    4.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领军链主企业开放创新资源,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技术需求、联合高校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向
    1.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整合产学研金服用等资源,通过高水平科研团队提供概念验证、检验检测、中试熟化、工程化放大等服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综合解决方案,提升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可行性。
    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聚焦产业发展方向,高校、科研机构等通过建设大学科技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先用后付”、容错免责等试点,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成效明显。
    3.推动技术供需对接。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数字化软件应用,汇聚高校、科研机构科创能力和企业技术需求,完善科技成果汇交、智能对接、监测评估等功能,助推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科创需求。
    4.强化先进技术扩散应用。通过技术展示、技术培训、技术应用等,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工智能、元宇宙、节能降碳技术在传统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一体化应用,赋能企业发展成效明显。
    (四)推动科创人才培养流动
    1.加强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汇聚高校教育资源,通过打造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等,加大高水平硕博人才、行业领军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
    2.推动企业高校人才流动。围绕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在高校、科研机构等选拔高水平科研人才,以科技特派员或科技副总形式,帮助企业攻坚技术难题、申报重大项目,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交流的通道。
    3.发现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举行创新创业有关会议、展览、比赛、论坛,为企业和科创团队(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交流展示、供需对接、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发掘和培育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二、遴选条件
    (一)主体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近三年财务状况良好,在遵纪守法、社会信用、社会责任、质量环保等方面无不良记录。
    (二)案例应围绕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创人才培养流动四大领域的14个方向之一,或其他创新模式进行梳理总结。案例应有较强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对相关行业主体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三)主体应对案例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涉及国家秘密和敏感信息,知识产权归属清晰、无法律纠纷。案例材料应聚焦产业需求,体现新质、融合、多跨特色。
    三、工作要求
    (一)请各区县经信、科技、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发动,重点围绕当地支柱、主导产业,组织符合条件的主体围绕特色优势领域,梳理凝练案例内容,认真填写申报书(见附件1)。
    (二)经单位报送纸质申报书一式5份后,各区县经信部门会同科技、教育部门对案例进行审核并择优推荐,推荐案例须经区县经信、科技、教育部门分别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请各区县经信部门会同科技、教育部门于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前将推荐案例名单(见附件2)和申报书(纸质版+盖章扫描电子版)报送市经济信息委政务服务大厅。
    四、推广应用
    (一)择优汇编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集,并通过多途径进行集中发布、宣传推广。
    (二)在重庆市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市级产业创新综合体等遴选推荐中,同等条件下给予加分。
    联系人:市经济信息委科技处曹文华,市经济信息委政务服务大厅郭薇,市科技局高新处杨威,市教委科技处王伟;联系电话:023—63895941,023—63897953,023—67611512,023—67986899。
    附件:1.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申报书

    2.区县推荐案例名单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25年10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我的企业通过培育后
多久能申报成功?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开展2025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优秀案例遴选工作的通知

在线咨询

附件下载

我的企业可以申报什么项目?
能获得多少奖励资金?

在线咨询

百万奖励资金
培育名额,免费领取

在线咨询

我要申报

获取验证码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