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经信宣教函〔2025〕409号
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主管部门、总工会、团委,有关单位:
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加快培养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推我省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根据《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2025年四川省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计划》等相关要求,经研究,经济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决定联合举办四川技能大赛—2025年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实干驱动产业,技能照亮前程。
二、大赛安排
(一)时间地点。
比赛时间为2025年9月至11月,在四川省区域内分赛项分别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地点由组委会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竞赛项目。
大赛共设置8个竞赛项目(组别),分别是能源管理工程技术人员L(2-02-30-06,不分组)、无线电监测与设备运维员(4-04-02-05,不分组)、化工总控工(6-11-01-03,不分组)、互联网营销师(商品选品员)(4-01-02-07,不分组)、光伏组件制造工L(6-24-02-04,不分组)、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4-04-05-05,职工组)、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4-04-05-05,学生组)、医疗器械装配工(6-21-06-01,不分组)。其中,化工总控工为三人赛,光伏组件制造工L和医疗器械装配工为双人赛,其余项目均为单人赛。
(三)竞赛标准。
能源管理工程技术人员L、无线电监测与设备运维员、医疗器械装配工三个组别的比赛暂无国家职业标准,参照各职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制定相应竞赛标准。
化工总控工、互联网营销师(商品选品员)、光伏组件制造工L、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职工组)、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学生组)四个组别的比赛已颁布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三级(高级工)要求组织实施。
(四)参赛方式。
分省级统一初赛和决赛,面向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相关行业公开,参加决赛的选手,必须经过省级统一初赛产生。符合条件的川渝地区从事相关职业的企事业单位职工、院校师生、行业组织均可以单位组团报名参加初赛,同一单位选派选手参加同一赛项(组别)的比赛原则上不得超过2人(团体赛为2队)。
(五)参赛选手
1.凡16周岁以上(2009年9月1日前出生)、法定退休年龄以内的中国公民均可报名参赛,选手报名时应在川渝地区学习或工作至少满一年。
2.参赛选手原则上应具有相应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四级(中级工,专业技术类为初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选手报名时应同步提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3.未取得赛项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原则上应从事所报名赛项职业(工种)工作5年以上。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经所在单位审核推荐、牵头主办单位核准后可报名参赛:一是从事报名赛项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且为本单位相关岗位的技术技能骨干;二是参加过相关职业(工种)省级二类以上职业技能竞赛或取得本单位相关职业(工种)技能比赛前三名。报名时应提交参加工作证明及社会保险参保证明。
4.全日制在校学生未取得赛项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经所在院校审核推荐,可报名参加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业(工种)比赛。
5.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和“四川技能大师”“四川省技术能手”的人员,不得以选手身份参加本职业(工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职工组和学生组比赛分别设置的,职工组参赛选手不得担任同一赛事中同一项目的学生组参赛选手指导教师。
三、组织工作
经济和信息化厅作为本次大赛牵头主办单位,将统筹组织本次大赛的初赛和决赛。同一赛项、组别的初赛选手原则上不少于50人(队),决赛选手原则上不少于30人(队)。经济和信息化厅将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等成立四川技能大赛——2025年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统筹决策和部署推动赛事各项重点工作。组委会设办公室,负责落实组委会各项决策部署,同时承担赛事指导、协调、技术、宣传、管理、监督等工作。组委会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经济和信息化厅按程序确定承办单位。各赛事承办单位牵头成立赛事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负责具体落实赛事组织协调、技术实施、赛务保障、安全应急保障等工作。执委会下设综合协调组、专家裁判组、后勤保障组、新闻宣传组、安全维稳组等工作组。
四、技术工作
组委会负责本次大赛总体技术工作,按照竞赛标准组织各赛项执委会制定技术规则和技术文件,竞赛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适当增加行业评价规范或新工艺、新技术要求。
大赛采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竞赛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开展选手、裁判人员和领队报名、竞赛成绩汇总等工作。
本次大赛由组委会按规定开展竞赛合作支持征集,组委会办公室牵头以组委会名义发布合作支持征集公告,征集情况由组委会审议决定。在组委会指导下,各赛项执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竞赛技术工作并成立专家组,遴选符合条件者担任本次职业技能竞赛专家组组长或成员。专家组负责技术文件编撰、竞赛命题、赛场设计,积极指导支持裁判工作,但不得影响或干扰裁判独立履行裁判职责。组建各项目裁判组,确定裁判组组长,裁判组接受执委会日常管理,裁判组负责相应项目技术和评判工作。
五、奖项设置
组委会按比赛成绩为选手颁发获奖证书或参赛证书。决赛实际参赛人数满30人(队)及以上、100人(队)以下的项目、组别,分设一等奖1名(队),二等奖2名(队),三等奖3名(队),决赛实际参赛人数达到100人(队)及以上的,按照比例设置奖项,原则上一、二、三等奖数量分别不超过决赛实际参赛人数的3%、6%、9%。同一等次奖项的获奖选手排名不并列。对一、二、三等奖以外,但排名在决赛实际参赛人(队)数前50%(含)的选手颁发优胜奖。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获奖总人(队)数不得超过决赛实际参赛选手(队)数量的50%。确认下调参赛规模的,奖项设置应酌情下调。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在竞赛项目设置外颁授任何其他名义的奖项。
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举办的化工总控工、互联网营销师(商品选品员)、光伏组件制造工L、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等赛项的参赛选手,成绩合格者,由经济和信息化厅向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提出申请,按规定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选手已具有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不再重复颁发。
组委会为参与工作的专家、裁判颁发聘书。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各地区和有关行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平公正公开、科学严谨高效组织本地区、本行业遴选参赛工作,扎实开展参赛人员赛前培训和技术讨论。各企业、院校要积极选派优秀选手参加比赛,提前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标准,按时报名。选手参赛资格由所在参赛单位负责初审,牵头主办单位核准。学生身份选手须审核学籍信息,职工(教师)身份选手须审核社保信息。参赛报名工作将于9月30日截止。报名结束后,将公示全体选手情况。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选手,取消本届参赛资格。
(三)廉洁办赛,规范管理。本次大赛初赛、决赛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各参赛代表团参赛选手、裁判员及随队相关人员交通费、食宿费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自行承担。大赛期间食宿和市内交通接驳由各赛项执委会统一安排。自愿赞助本次大赛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应严格执行相关财务规定和制度。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对技能人才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大赛主题,把握关键节点,加强统筹谋划,采取多种方式,突出重点、展示亮点、形成特色,全方位、多角度持续宣传备赛、参赛情况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七、联系方式
(一)组委会办公室
经济和信息化厅
联系人:万思刚 028-86262843
(二)川渝节能环保赛项执委会办公室
四川省节能监管事务中心
联系人:邹燕 15802857477,严均夕 18628327790
邮 箱:253426926@qq.com
安全责任人:邹燕 15802857477
(三)川渝无线电监测赛项执委会办公室
四川省无线电监测站
联系人:陈义军 18982001314
邮 箱:13119117618@163.com
安全责任人:陈义军 18982001314
(四)化工总控工赛项执委会办公室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人:陈显均 15196099726
邮 箱:470633181@qq.com
安全责任人:陈显均 15196099726
(五)互联网营销师赛项执委会办公室
四川省盐业学校
联系人:龚怒涛 17745466570
邮 箱:scltzyjy@163.com
安全责任人:林存燕 13890072910
(六)光伏组件制造工赛项执委会办公室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人:杜海峰 18829345380。
邮 箱:1085047461@qq.com。
安全责任人:杜海峰 18829345380。
(七)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执委会办公室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联系人:陈明平 17323973257
邮 箱:313074242@qq.com
安全责任人:陈明平 17323973257
(八)医疗器械装配工赛项执委会办公室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联系人:刘雨桐 15708142831
邮 箱:710521792@qq.com
安全责任人:颜睿 18180153104
附件:1.大赛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2.参赛选手报名表(XX赛项)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总工会
共青团四川省委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