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工作方案》的通知

我的企业,可以获得多少资金?是否适合申报
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工作方案》的通知

在线咨询

  • 发布日期:2025-08-19
  • 来源:宣传部
  • 类型:通知
  • A+
    A-

 渝经信发〔2025〕56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科技局,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科技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现将《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8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科〔2025〕131号),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覆盖“源头创新—孵化加速—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模式,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产业创新孵化体系,助力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两类产业创新孵化载体
    (一)增量提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楼宇、闲置厂房、低效用地、新型产业用地(M0)等,联动高校、科研院所汇聚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引培结合新建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特色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研究院等。引导现有孵化载体提升软硬件条件,汇聚更多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全要素、全栈式”孵化服务。鼓励大型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本机构等参与孵化器建设,实现各类资源共享共用,打造有活力、有引力、有张力的孵化器矩阵。
    (二)打造特色创业孵化社区。聚焦高校、大院大所、大企业等周边区域,发挥创新资源、产业资源、配套服务的溢出效应、辐射能力、带动作用,探索打造一批差异化、特色化布局的创业孵化社区。依托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探索布局具身智能、卫星互联网、合成生物、数字内容创作、工业设计等领域孵化社区。围绕大型链主骨干企业及其整车、整机、成套装备,探索布局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轻量化材料与精密制造等协同创新孵化社区。支持创业孵化社区结合明月湖科创园、中小企业生态家园、各类产业研究院等载体建设,构建“创业+生活+社交”融合场景,打造“30分钟创新创业生态圈”。
    二、实施五项产业创新孵化举措
    (一)选育科创成果和项目团队。围绕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装备、空天信息、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支持各类孵化载体深度对接重庆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机构、产业协会学会等,深度挖掘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和项目团队。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育,重点引育一批国际化人才、院士专家团队、优秀科技青年,支持高校开设科创实验班,推广明月湖科创园“教育+人才+科创+产业”创新生态模式,促进人才项目转化。
    (二)提升科技服务支撑能力。加速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效能。推动孵化载体提升技术熟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产业化推广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引入AI大模型等数字化工具,用好“智汇攻关”“成果快转”“码上科服”“渝工创新”等一件事应用平台场景,提升孵化质效。支持孵化载体强化公共服务,优化试验设备、测试仪器、计算平台、数据中心、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软硬件,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建强创新创业“陪跑团”,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投资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队伍”。
    (三)强化产业孵化协同联动。引导同类型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孵化器协同孵化,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数据,引导孵化载体及时梳理在孵企业发展情况,与产业园区加强对接,形成高效畅通的“孵化+加速+产业化”接力渠道。搭建孵化载体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项目对接活动,促进孵化资源精准匹配和服务。构建“需求牵引—技术供给—成果转化”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支持孵化载体加强与产业创新综合体、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对接,畅通孵化端与产业需求端路径。
    (四)推动资本项目精准对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科技赋能”的投融资生态,打造“政府投资基金+国企投资基金+市场化基金”耐心资本矩阵,根据孵化项目情况,分类分层分阶段精准匹配基金投资。支持企业孵化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体系,联动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满足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鼓励孵化载体为科创团队提供融资能力和实战演练培训,定期举办“小而精”的投融资活动,推动资本和项目常态化对接。
    (五)场景牵引技术走向市场。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等部署细分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熟化落地。鼓励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开发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孵化项目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的孵化载体与跨国公司、外资研发中心合作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开放技术验证、市场对接等场景资源,加速成果商业化落地。鼓励孵化载体参与“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与海外知名高校、企业、孵化机构联合打造离岸科技园和孵化器,实现产业、技术双向流动。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区县联动,落实两类孵化载体主体责任,形成协同高效、支撑有力的产业孵化服务矩阵。
    (二)加强评估管理。探索建立产业创新孵化载体评价体系和动态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产业创新孵化载体绩效评估办法,从成果转化率、企业存活率、孵化企业估值等维度进行评价。

    (三)加强氛围营造。支持各类孵化载体承办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孵化活动品牌。强化典型案例宣传报道,营造有利于推动产业创新孵化的良好氛围。


我的企业通过培育后
多久能申报成功?
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创新孵化载体工作方案》的通知

在线咨询

附件下载

我的企业可以申报什么项目?
能获得多少奖励资金?

在线咨询

百万奖励资金
培育名额,免费领取

在线咨询

我要申报

获取验证码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