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

我的企业,可以获得多少资金?是否适合申报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

在线咨询

  • 发布日期:2019-07-19
  • 来源:其他
  • 类型:通知
  • A+
    A-

环境保护厅:

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检查的通知》(川环办发〔2014〕180号)要求,市环保局组织岷江沱江流域的相关区(市)县,对纳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四川省实施方案中的工业污染防治和监管项目、重点饮用水源地监管项目等进行了认真梳理,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分析,并依据自查提纲形成了自查报告,现汇报如下:

一、推进方案实施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严密组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由市长牵头抓总、分管副市长具体负责、有关区(市)县政府和市级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2013年9月,市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的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全面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今年以来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水污染整治中的问题,确保了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按照环保“一岗双责”要求,强化流域各区(市)县政府为水污染综合整治的主体责任、市级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去年以来,市政府多次组织明查暗访和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19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坚持每月通报各区(市)县主要河道水质状况,继续实施主要河道跨界断面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区(市)县主要出境河道水质超标且增加污染负荷的即实施资金扣缴,扣缴的资金用于治水。

    (三)全面排查,狠抓整治。一是制定了岷江沱江流域污染源排查整治方案,组织各相关区(市)县以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农村面源污染等为重点,全面排查污染源,建立了污染源档案,对涉水企业做到有编号、有图片、有文字说明、有详细地址、有整治措施,并坚持边查边改,确保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源排查到位、整治到位、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二是抓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去年整治了30条,今年整治183条,明年计划整治200条。今年全市的183条黑臭河渠整治工程拟于本月份动工、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实现截污目标。三是抓水污染排放环境监管。去年底以来,全市深入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专项行动,坚守“排放不达标就停产”的监管底线,对违法排放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的行为严厉查处、彻底整治,目前共清理整治或取缔关闭排污单位8000余家,立案查处500余家。同时还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如:砂洗和纺织印染企业、禁(限)养区的畜禽养殖企业等采取了加快调迁(关闭)等措施。

    (四)源头控制,不欠新账。一是严格环境准入,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提高园区废水集中处理排放标准。二是实行限批制度,暂停审批超标河段新增水污染总量的化工、钢铁、电镀等建设项目。三是实行水环境容量与新建项目审批挂钩,对区(市)县水质连续下降的,将暂停审批该地区增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直至断面水质显著改善。

二、方案任务完成情况

(一)项目进展

1.工业污染防治治理型项目

我市共有工业污染防治治理型项目4个,目前试运行3个、在建1个,试运行项目纳入日常监管。即:四川川棉印染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建设,于2012年6月试运行,但未验收;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污水综合治理项目于2012年3月试运行,但未验收;新津县红岩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建设,2014年1月试运行,2014年4月申请延期验收;青白江工业南片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进入安装设备阶段。上述项目共完成投资约2.2亿元,其中:四川川棉印染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投资3070万元、新津县红岩污水处理厂投资6553万元、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治理项目投资1642.72万元、青白江工业南片区污水处理工程投资1.08亿元。

2.工业污染防治重点监管型项目

我市共有工业重点监管项目27个,目前监管25个(青羊区的成都环龙工业用呢集团有限公司已关闭,彭州市五一民生造纸厂和彭州市金雁造纸厂于2012年底合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一是加快深度治理及技术改造,综合推进水污染物减排。如:为彻底治理印钞油墨废水,成都印钞有限公司先后共投资2000多万元,针对油墨废水进行了四次技术改造,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中科院的管式超滤技术,废水处理能力从16吨/日,提高到300吨/日,使擦版液回用率从20%提高到80%以上,油墨废水的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频次,督促企业建立定期的监测制度,对涉危涉重企业的重金属排放开展了每两月一次的监督性监测。三是指导企业完善各类治理设施运行记录和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排放、处置台帐,规范原料、产品、废弃物堆放场的“三防措施”和排污口。四是严格要求企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定期报送监测报告和危险转移处置情况。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1.饮用水水源保护

目前全市共有县级以上城镇饮用水水源地29个。中心城区自来水二、五、六厂集中供水服务人口约500万人,设计日供水能力178万吨,2013年水源地实际日供水量176.9万吨;其它区(市)县水厂集中供水服务人口约415.6万人,水源地设计日总供水能力243.47万吨,2013年水源地实际日供水总量97.51万吨。市自来水七厂(一期日供水能力50万吨)已于今年5月试运行。

2013年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100%,109项指标全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14个郊区(市)县共19个在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主要做法:一是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经报省政府批准,全市共划定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29个。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将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纳入环保专项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落实水源保护区日常巡查、检查制度,实时掌握水源地环境状况。全面排查清理水源保护区周边企业、居民、畜禽养殖、餐饮企业等污染情况,对影响水源安全的问题实施集中整治,严厉查处违法排污和污染水源行为。三是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市、县两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在市自来水六厂取水口及上游建设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天24小时监控水质状况,传递水质状况信息,实现中心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全时段连续自动监测监控;新津县投资260余万元在西河泗江堰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对县级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还投资518万元建成了金马河入境断面水资源监测站和地源水厂水源地水质监测站,实时对水质进行监测;崇州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委托四川绿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对城区饮用水源地安装水源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其中包括一台重金属在线监测仪。四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2013年投入1000万元,建成郫县三道堰饮用水源监管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含6大系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苏家堰在线截污系统、“一厂一档系统”、网格化巡查监管系统),在徐堰河、柏条河和柏木河的主要河道及道路桥梁设置34个视频监控点位,实现了水源地保护区的实时监控、预警及动态管理,提高了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监管能力。五是建立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万元用于市自来水六厂和七厂饮用水源保护项目建设,保护区内群众生态补偿等。六是开展乡镇和县城以上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建立中心城区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并逐年更新。

2.水环境质量状况

岷江(内江)出境断面黄龙溪2013~2014年上半年水质均为劣Ⅴ类,未达到划定水域类别,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2014年上半年与2013年同期相比,氨氮浓度下降16.1%,总磷浓度上升40.5%。

岷江(外江)出境岳店子断面2013年水质达到划定水域类别。2014年上半年水质为Ⅳ类,未达到划定水域类别,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与2013年同期相比,氨氮浓度下降30.4%,总磷浓度上升35%。

沱江出境五凤断面2013年水质为Ⅳ类,未达到划定水域类别,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2014年上半年水质为劣Ⅴ类,未达到划定水域类别,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与2013年同期相比,氨氮浓度上升119.2%,总磷浓度上升55%。

3.水环境容量状况

COD水环境容量:岷江流域控制区为69945.7吨/年,其中:内江流域为25505.3吨/年、外江流域为44440.4吨/年;沱江流域控制区为17954.5吨/年。

氨氮水环境容量:岷江流域控制区为2859.8吨/年,其中:内江流域为1183.3吨/年,外江流域为1676.5吨/年;沱江流域为1008.5吨/年。

(三)流域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2013年环统数据:

全市COD排放量189930.04吨。其中:工业排放量12321.23吨、城镇生活排放量102595.14吨、农业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5013.67吨。

全市氨氮排放量22037.84吨。其中:工业排放量800.58吨、城镇生活排放量13144.17吨、农业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8093.09吨。

通过工程、管理和结构减排,2013年比2012年减少COD排放8448.58吨、氨氮排放949.4吨。

    (四)生态建设情况

实施农村连片整治。都江堰市2013年在向峨乡12个村实施了2012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项目涉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治理、生活废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4个方面,总投资约900万元,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风险防范情况

1.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我市重点环境风险源主要涉及化工、使用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产生(处置)、涉重金属、涉放射源单位等。日常环境监管中,主要是检查企业化工原辅料、使用的危险化学溶剂、产生的危险废物等贮存场所,看堆放场所是否规范、具备“三防”措施、废物是否分类包装进行堆放和及时转移;检查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转情况,要求企业对污水处理池的污泥及时清理,预防含污泥污水直接外排污染环境;检查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设置、危险废物管理是否进行规范报批;检查重点风险源企业的应急预案备案、演练情况等。

2.加强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一是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成都市先后制定了《成都市处置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成都市主要自来水厂水源调配方案》、《源水水质污染处理控制程序》、《成都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应对白沙河暴雨山洪自然灾害引起原水浊度超标的水源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等应急预案,形成比较完备的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加快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建成有效蓄水量600万M3的磨儿潭应急蓄水池,能够为中心城区和都江堰市提供应急水源。启动了成都市备用水源规划建设。三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建立饮用水源专业保护人才队伍,2013年市财政投资210余万元,在郫县建成了1032平方米的饮用水源应急仓库,储备活性炭56吨、浮油凝集剂1吨、吸油毡95件、围油栏6条;成华区租赁房屋设立了应急仓库,储备了吸油棉、吸油索、活性炭、应急衣服手套等应急物质;大邑县投入资金购置了活性炭、吸油毡、救生衣等应急物资。逐步形成了水质污染预警、水源保护应急处置和自来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应急处置和保障体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污染防治项目未验收。主要原因:四川川棉印染有限公司因建设项目未验收且纳入全市调迁计划,故推迟了污水处理项目的验收;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治理项目因企业实施10万吨/年差别化竹纤维短纤技术改造项目,期间企业停产约80%,项目受来水影响不具备条件验收;红岩污水处理厂因新津县新材料工业园区内正式生产的企业较少、进水量偏少,达不到验收要求的工况负荷。青白江工业南片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前试运行。

(二)出境断面水质超标。主要原因:一是城乡结合区域生活污水直排。由于城乡结合区域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缺乏污水收集基础设施,污水收集困难,造成生活污水直排后经支流收纳汇入主要河道。二是个别污水处理厂存在处理能力不足、运行不稳定、溢流等问题。三是因道路施工、地下工程和地面沉降等因素造成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破损、渗漏。四是沱江流域由于河道水量下降、北河和中河污染加重,加之毗河今年1-5月上旬断流,五凤出境断面水质下降。

    (三)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差距。一是部分区(市)县未成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管理机构,缺乏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二是部分区(市)县无应急备用水源。三是部分饮用水源未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控和预警措施待完善。

四、建议意见

(一)关于沱江流域跨行政区域综合治理。鉴于沱江流域水环境的严峻形势和跨成都德阳行政区域的特殊性,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沱江水污染治理项目和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健全水环境治理信息通报、联合执法、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工作机制。同时,协调保障沱江干流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用水。

(二)关于优化调整主要河道跨界水质考核断面。一是目前沱江成都市出境省控宏缘断面与五凤断面有一定距离,在宏缘断面的上游有宏缘镇(属简阳市)生活污水汇入,建议对考核断面进行调整。二是省环保厅在岷江外江通济堰的姜石桥和下游的青龙任渡设置了考核扣缴断面,客观上存在二次考核的问题,建议优化为一个考核断面。



  成都市环境保护局

​                                                         2014年9月18日




我的企业通过培育后
多久能申报成功?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

在线咨询

附件下载

我的企业可以申报什么项目?
能获得多少奖励资金?

在线咨询

百万奖励资金
培育名额,免费领取

在线咨询

我要申报

获取验证码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