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科技〔2025〕14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发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原创性、标志性创新产品,现将《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7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方案
为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发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原创性、标志性创新产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牵引、以产业化为目的,建立健全“储备一批、研发一批、上市一批”产品研发与更新体系,持续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机制,加快催生一批技术先进、产业化前景好、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技术创新产品,有力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产业升级”闭环。
到2027年,累计培育创新产品300个,带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力争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持续保持27%以上,全市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大幅增强。
二、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定义
产业技术创新产品是指符合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方向,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及生产,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显著改进和提高,且经市场认可的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性强的产品。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储备一批创新需求
1.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度融合,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面向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定期征集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和创新需求。
2.依托“码上科服”产业技术供需对接一件事综合场景,加快汇集储备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以需求牵引催生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加快从实验室样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综合体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运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快储备一批能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产业技术创新需求。
4.组织产业化领域专家开展评审工作,重点储备创新性强、成熟度高、预期市场前景好的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引导企业完善创新产品储备目录。
(二)研究突破一批创新产品
5.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创新项目主攻方向,突出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产业基础技术研发,加快突破一批技术创新产品、在研创新产品。
6.鼓励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布局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构建完善“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判题”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推动新产品研发进程。
7.深入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鼓励企业依托工业设计中心等载体,建立健全覆盖产品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机制,加速技术工程化、产品化、商品化进程。
8.实施中试熟化工作计划,鼓励企业在园区布局建设产业链中试服务平台,为创新产品中试提供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打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场景应用”全链条服务闭环,加快技术迭代和产品推广。
9.引导各类产业技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通过提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搭建标准供需对接平台、推广质量品牌建设经验、组织惠企服务进企业等活动,助推一批新产品研发突破。
10.加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标准计量、认证检测、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完善技术交易、技术授权、技术许可、技术转移等市场化机制,建立可靠性技术、低碳技术等创新要素定向导入机制,助推创新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1.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迭代升级中高端产品水平,推动创新产品“以用促改、以改促优”。
(三)推动上市一批创新产品
12.做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认定,每年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庆制造精品”。
13.用好“四首”政策,做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次全掩膜工程流片等产业化推广应用。强化创新产品首购首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率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14.利用产业创新综合体开展创新产品市场穿透计划,鼓励产业创新综合体牵头单位或相关需求单位与新产品研发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加强创新产品应用和推广。
15.通过需求对接、路演推介、应用大赛等形式,发布新产品应用场景清单,强化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需求方的对接。鼓励相关主体组织具有重大影响的新产品专项推介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扩大新产品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知晓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持续把推动新产品研发培育放到突出位置,加强政策指导和培育引导。各区县有关部门要结合辖区优势及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新产品培育和产业化推广。
(二)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整合现有政策和资金,加大对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产业化应用推广等环节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揭榜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支持企业打造技术水平符合有关要求且单款产品年度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鼓励创新产品所属单位积极参与该领域标准制修订,引导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与申报。加强对拟上市新产品所属企业的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
(三)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对技术创新产品培育和应用推广的政策措施、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的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创新产品培育工作的认识度、参与度。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提高与创新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等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