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把握阶段性特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 法规处

  • 发布日期:2018-05-09
  • 来源:
  • A+
    A-


按照省委部署,科技厅认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深刻分析我省创新领域阶段性特征。大家认为,四川与全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领域越来越宽广,正加快融入世界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总体来看,我省全社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投入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创造正引领四川大地发生深刻变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我省创新领域存在“两强两弱、一高一低、一多一少”特点(从创新资源看,高校院所强、企业弱,中央单位强、地方单位弱;从科技成果看,研究水平高、成果市场成熟度低;从产业竞争力看,产业门类多、全国领先少),“大而不强”的阶段性特征明显

一是创新产出不足。创新主体错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全省企业R&D投入占比54%,远低于全国71%的平均水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R&D经费投入强度为1.7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9个百分点,与创新型省份2.5%的标尺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创新体系亟待完善,成德绵三个市的R&D经费占全省总量的80%。

二是成果转化不足。企业承接能力不足,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7.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排全国第21位。成果转化技术市场不成熟,科技成果评估难、作价难、交易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科技金融支撑作用不强,风险投资和融资制度不健全。

三是产业创新不足。产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制造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技术、品牌和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不在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传统资源型和原料工业、重工业占比近7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仅为31.3%,比广东低21.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提高。缺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型大企业。

四是人才作用不够。创新领军人才缺乏、分布不均。我省万人R&D研究人员数排全国第16位,仅为江苏的五分之三。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人才的经济效能(科技人员数与GDP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市场认可的多元评价机制还未形成。

五是军民融合不顺。“军转民”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军工科研生产自成体系,市场化程度较低,地方出台的激励政策落实困难。“民参军”门槛高且信息不对称,“民参军”企业申请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军民条块分割各领域统筹不到位。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较少。

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新征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四川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抓住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