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名,其中上海处于榜首,四川位列第七。具体排名如下:上海、浙江、江苏、重庆、贵州、湖北、四川、云南、湖南、安徽、江西。
据了解,该份《报告》是国内推出的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整体性研究的首部专著,突出了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多层次评价、重点领域分析三大方面。
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报告》按照“反映广义范畴的绿色发展、体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特征、考虑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注重指标的稳定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多层次评价方面,《报告》首次从流域、区域、省(市)域三个层次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报告》显示,从2011至2015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其中表征生态绿色化的绿色承载力指数上升趋势最为平稳,说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在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上,东部区域居首位,西部区域居第二位,中部区域暂居第三位;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上,上海位列第一梯队,浙江、江苏和重庆位列第二梯队,四川、贵州、湖北、云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省份位于第三梯队。
重点领域分析方面,《报告》从绿色城市、绿色产业、绿色消费三大重点领域进行分析。其中绿色城市评价显示:上海、杭州、武汉的绿色增长度较高,长沙、成都、武汉的绿色承载力较高,成都、武汉、合肥的绿色保障力较高。
“目前尚存在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大、联系低、协同发展不足等问题。”《报告》指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应通过错位发展和合理布局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如何推进?《报告》建议,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整体上,要针对创新驱动和绿色投入提升相对较慢的问题,加快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要素投入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上,加快中、西部区域赶超力度仍为重点,中部区域应特别关注制造业升级和水资源节约问题,西部区域需要在传统产业改造上下功夫;从绿色城市、绿色产业的培育上,应注重城市群绿色协作,协同打造高科技研发中心、绿色制造中心和资源型产业绿色化改造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