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金融机构改革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27日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特别“点名”政策性金融机构。专家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在加大逆周期调控的背景下,除既有财政与货币政策举措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可能适时起到补位角色。逆周期调控、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将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和质效。此外,本次会议提出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有望提升优质中小银行融资便利程度。 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在实施逆周期调控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多为发行中长期政策性金融债券,能更好对接中长期投资项目,更好助力稳增长。 对商业性金融机构覆盖不足领域,政策性金融机构或许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曾刚表示,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受到制约和影响时,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形成有效补充,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对于补充的手段和工具,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认为,从内部而言,应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鼓励银行通过内部留存收益及原有股东注资改善银行股权结构。从外部而言,可鼓励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王超男表示,本次会议提出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励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改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较完善、资信情况较优质的中小银行,可能有更多的资本补充手段,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功能和效率,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和资金进入境内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民生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王静文表示,今年以来,金融领域持续扩大开放,这不仅可以引导资本流入,而且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促使内资金融机构提高效率,从而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强调,下一步将对标高水平开放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转变开放理念,过渡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实现系统性、制度性的开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