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6月24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标志着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正式进入实施阶段。8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四川成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同时也是4个省级行政区域之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上升为引领我省“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创新也好,改革也罢,人才是关键。我省将如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8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促进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省人才办主任戴允康全面介绍了我省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的情况。他说,概括起来,就是突出一条主线、紧扣两个目标和推进五项改革。会上,戴允康还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人才办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一条主线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主线 突出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是什么呢?戴允康说,“就是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主线。”四川要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和更具灵活性的人才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力活力,为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两个目标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 紧扣两个目标是指什么?戴允康说,要紧扣全面创新改革“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的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构建起与全面创新改革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导向鲜明、激励有效、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模式;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与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实现由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 五项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活力 此外,戴允康说,还要推进五项改革,聚焦人才引进集聚、培养开发、评价激励、流动配置和人才管理等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主攻方向,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藩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引进 顶尖团队项目来川 最高资助5000万元 2009年以来,我省已通过省“千人计划”引进近600名高端人才和52个顶尖团队,未来还将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人才政策竞争力还不强,人才国际化程度还有较大差距。”戴允康话锋一转,四川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一、制定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办法,对来川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及团队,可发放最高200万元安家补助和最高500万元的资助;对顶尖团队中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战略发展项目,可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充分发挥R字签证作用,简化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的程序,开辟外籍人才申报“人才绿卡”绿色通道。三、改进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政策,允许采取特设岗位、人才专项编制、直接考核招聘、实行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制度等方式,加快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戴允康还透露,9月我省将启动试点优秀外国留学生留川就业工作。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所有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国家批复确定的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内就业。此外,四川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总队长张焰表示,四川将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时间更长的工作签证,最长可达5年,并且在出入境的次数上没有限制。来不及在我国对外领馆签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抵达成都口岸时,可以在四川省公安厅双流(微博)国际机场口岸签证办R字入口进行办理,然后顺利入境。四川作为工业大省和产业大省,除了高层次人才外,还需要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戴允康透露,目前四川的技能人才统计数量是736万,高技能人才86.3万,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工业或制造业的发展,此外技能人才还存在结构问题和分布问题,高层次人才很少,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国有企业和传统行业。这是由于大家崇尚学历不崇尚技能造成的。为了破局,四川计划出台四川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意见,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给予补助,“十三五”期间,再新建30个省级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5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于外籍高层次技能人才,给予30万的安家补助,每个月给予1000元的岗位激励资金。 人才评价 海归评职称可走绿色通道 今年3月,本报曾独家报道了“有5个省级一等奖,20年还是中级职称”的典型案例,引起社会热议。在全面创新改革的背景下,四川评职称的政策是否有所变化?戴允康说,对于海外引进人才和非公组织人才,四川主动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每年可以评审两次。对于这类人才,四川在评职称时区别化开展评价方式,不是看他们的学历资历,主要看他们的业绩和贡献,以及同行专家对他们的认可度。他透露,四川已对海外引进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开展了三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有40位留学回国人员获得正高或副高职称,其中正高15人,副高25名。其中有5人是直接破格取得了正高职称,有7人是破格直接取得了副高职称。从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回到四川的王涛正是此项政策的受益者,2014年,他博士毕业后,选择到成都市太华建筑防腐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仅一年,他就评上了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此时他还不足30岁。 不考外语和计算机成趋势 评职称,职称外语和计算机成为很多人面前的一道坎。戴允康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一个重大利好:四川正在研究改革评职称的方案。未来,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是一个趋势,更重要的是根据岗位需求和人才特点进行差异化、区别化评审。针对实用型、实践性强、研究属性不强的领域,未来还将在论文考核上进行松绑,四川对人才的评价将摆脱“唯学历、唯职称和唯论文”这三唯倾向。 人才激励 科研成果转化收益70%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 在鼓励人才创新方面,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表示,四川将从三个方面为科技人员清障松绑:一是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激情。二是完善成果转化分配机制,充分体现科技人员智力创造价值。将推动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让职务成果的完成人和所在单位共享成果权属和收益。三是加快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给科技人员更多自主权。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带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3年内可保留人事关系,工龄连续计算,薪级工资按规定正常晋升,保留其原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不影响职称评定。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人才处处长,省人才办专职副主任胡振凯表示,今年3月,四川省制定了《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按不低于70%的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由成果完成人与团队成员协商确定具体分配方案,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科研人员在完成教学科研本职任务前提下,面向企业和社会承担科研项目,所获收益由个人及其团队支配等。 人才培养 本世纪中叶 四川将建成高教强省 发布会上,封面新闻记者向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周雪峰提问:去年底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把双一流建设提升为我国重大的战略。四川的双一流建设推进情况如何?未来有什么样的目标?周雪峰回应,四川总体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实现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力求更多的高校,更多的学科从国内的一流向世界的一流迈进。四川也明确了实施原则: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分类型建设。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