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中国新经济进程中的“成都方案”

关键词:

  • 发布日期:2018-01-08
  • 来源:
  • A+
    A-

2017年11月27日,9位美籍华人科学家携前沿生物医药科研项目来到国内商谈合作,他们此行目的地不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国内一线城市,而是位于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四川成都。这是由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圣地亚哥中心)促成的又一合作意向。而这仅仅是成都发布“人才新政”4个多月之后,成都“招才引智”动作频频、10万余人选择在蓉安家大背景下的微小个案。
目前,中国新经济发展大势已成,身处这一进程,成都给出的新经济方案,凸显出其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而理解“成都方案”,更可透视出中国新经济版图上独一无二的西部风向标。
成都新经济发展底气何在?
成都市在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到2022年,成都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目前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和竞争力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名列前茅,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目前,全市新经济产业年增幅超过1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8446亿元。
成都培育新经济成长的土壤越来越肥沃。构建成都特色的 新经济产业体系。 从成都培育新经济的发展进程来看,既有坚实的基础,又有不断涌现的新动力。
近两年,成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可以说,以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为主角的新组织异军突起。
基于成都的资源禀赋、人才储备、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成都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这六大新经济形态构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方面,将加快发展技术型数字产业。率先开展5G网络试点,大力推进信息终端、下一代互联网IPv6芯片和系统设备等关键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
智能经济方面,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引导企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绿色经济方面,未来成都将聚焦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分布式新能源、光伏能源、再生能源等产业。
成都还将着重培育具有“蜀”味的原创IP经济,推动技术上有创新性和独占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研究,力争登上创意经济高地。
流量经济方面,成都将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全力争取“六类”500强企业来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提高对高端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人才流的控制力。
共享经济方面,成都将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多种方式,推动办公空间、生产线、研发中心等创新资源,专利技术成果、知识技能服务、人力资本服务等创新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智慧仓储、现代交通运输等流通资源共享,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和生产服务供给能力。
无论是城市的兴起抑或是产业的发展,总是因人而起,成都现在正以更开放、更包容、更便利的理念加速各类人才汇聚蓉城。在制度设计上,成都在2017年7月18日颁布实施《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人才新政”)。这项新的人才政策,提出了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12条实实在在的人才红利。“人才新政”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政策,12条具体措施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个层面的不同人才群体分类施策,这体现了成都“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人才新政”实施4个多月以来,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落户人才超过10万人,3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为落户主体,占79.7%。新落户人才呈现出年轻化、来源广等特点,凸显了“人才新政”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新政”在人才落户制度方面,打破了以往“先用后引”的模式,推行“先落户后就业”的落户政策,实行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凭毕业证即可办理落户手续的措施,放宽落户制度,提高落户便利性。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可直接落户、找工作免费入住7天“青年人才驿站”、可租住人才公寓、建立“租售结合”的住房制度等政策最受青年大学生的关注,种种举措进一步增进了“蓉漂”对成都这个第二故乡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在北京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已成为海归就业创业最爱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这一数据无疑得益于成都不断丰富的引才手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