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教育:高等学校思政课也能“高精尖”

关键词: 教育 课程

  • 发布日期:2019-05-05
  • 来源:人民网
  • A+
    A-

2015年,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启动,在首批认定的13个中心里,作为唯一的文科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尤为瞩目。

思政课何以“高精尖”?三年多过去,这个中心以囊括五大资源平台、六大数据库、多个品牌活动和各种模式创新的整套思政课教学提升系统作答:这里有素材宝库,有备课平台,有教学讲坛,更有互动课堂,是打造精品思政课的“神器”。

思政课“大超市”汇海量素材

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15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搭建思政课资源平台,提升思政课质量水平,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

讲好思政课,教学资源是重要前提。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方面的综合优势,中心搭建五大资源平台,形成涵盖6个数据库、300多万条文献资源、4万册电子图书和2500多个微视频的素材库。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四门本科思政课,匹配相关的图书、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已为本科生课程汇聚相关教学资源,针对研究生的课程资源也即将上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起思政云课堂,并设置作业管理、测试管理、问答与讨论、成绩册、班级管理等互动功能。

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和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也正在建设当中。

“我们这个资源平台,就像一个思政课大超市。”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易打了一个巧妙的比喻,“老师们想烹制什么美食大餐,走进来自己动手,按需取材即可。”

线上“神器”助集体备课

讲好思政课,备课是先决条件。中心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将思政课备课从线下移到网上,从“散兵游勇”升格为“集团作战”。

这款“备课神器”解决了思政教师面临的诸多困难:缺素材?平台对照本科生思政课,逐一匹配教学素材库、教学内容库和经典文献库等数据库,教师可在海量资源中遨游;少工具?平台研发集大纲管理、课件制作和课堂交互于一体的系统,所需文章、音视频、图片等可一键链接到教学大纲某个节点;想互动?老师们通过分享教案或专题,实现与同行切磋,也可通过互动课堂App收集教学评价,收获学生反馈。

“以前大家备课单打独斗。”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王易如今也常用这个平台备课,她说,这里不仅能共享资源,有了疑惑也能及时得到指点。比如,针对“中美贸易摩擦”难以把握尺度的时政热点难点,去年年底,中心专门办了网络集体备课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宇燕主讲《世界变局与大国博弈:正确认识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通过网络给5万名左右的思政课教师带来示范教学。

“理论大餐”提升教师学养

在全国大约7万名思政课教师中,青年教师代表未来思政课的希望。中心取“青椒”之谐音,专为思政课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青椒论坛”,已有64位优秀“青椒”走上论坛,通过讲座和直播形式,分享教学心得。通过论坛,年轻的思政课教师既收获了成长,也赢得了“粉丝”。课堂上,“00后”大学生们有了别样的体验:“思政课散发出青春的味道,青春则彰显信仰的内涵。”

促进“青椒”成长,大师点拨不可或缺。今年4月中旬,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开讲。当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良带来首讲。不大的会议室内,挤满了近百位北京高校师生,还有2万多人实时观看在线直播。

听了整整两小时的理论干货,入职一年半的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思政课教师李天慧记了满满8页笔记,“报告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核心要点出发,以点带面,深化了我们对于思政育人的认识,这是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学识的大家才能做到的。”

中心还打造“学习大家谈”栏目,130名思政课教师通过录制微视频,将深刻的哲学思考,变为互联网时代的“理论快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讲坛”上,陈占安、刘建军、秦宣、王炳林、王向明、韩庆祥、章百家等学界大咖已带来专题讲座。

据统计,中心平台开通以来,已有5万多位思政课教师登录,查看讯息、检索文献、观看视频,总访问量达到300多万次,中心官微也有上万名“粉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心专门制作的VR精品课件“辉煌七十载,共筑中国梦”将在本学期思政课堂亮相。这一课件将带领老师和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年来祖国在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让思政课堂呈现更多“打开方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