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成都发展新经济 构建“7+N”空间版图

关键词:

  • 发布日期:2017-12-14
  • 来源:
  • A+
    A-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新闻发布会,据悉,《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正式出台。《意见》有何内容和特色亮点?成都会有哪些新举措?
七大、产业、核心区、N个、新经济产业功能区
各区(市)县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区位优势,依托66个产业园区,围绕新经济六大形态各领域和细分产业,确定本地新经济产业功能区。
电子信息+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以高新西区和郫都区为两翼,涵盖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网络通信、智能终端等产业。   
智能制造
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辐射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新城、龙潭新经济集聚区、成都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成都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中铁轨道高科技产业园,涵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产业。
新文创
以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人南文创集聚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为核心,涵盖创意设计、音乐制作等产业。  
新金融
以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东大街金融服务集聚区、成都金融高科技园区、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为核心,涵盖科技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产业。
大健康
以成都医学城、天府国际生物城、环华西医学生态圈为核心,涵盖精准医疗、生物医药及康养等产业。
数字娱乐
以高新南区为核心,涵盖手游、电子竞技等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
以天府智能无线技术产业园(天府无线谷)为核心,以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为重点,涵盖物联网、5G、信息安全等产业。 
六大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
七大示范工程: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工程、人力资本协同示范工程、消费提档升级工程、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
、培育新经济多元化应用场景
在全国城市中属于首创
成都发展新经济,具体怎么做?据市新经济委主任张新宇介绍,成都明确了新经济发展的“六大形态”。从成都基础、未来方向两个方面对成都发展什么样的新经济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成都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意见》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和共享经济“六大形态”,并细分了各形态的代表性产业。这是全国首创,也是现阶段我市对新经济发展的“成都释义”。
发展数字经济,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领域,加快发展信息终端等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聚焦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加快发展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聚焦信息技术硬件领域,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等电子核心产业。
发展智能经济,聚焦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发展脑科学等产业。聚焦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聚焦卫星及应用服务领域,重点发展导航芯片等产业。
发展绿色经济,聚焦绿色能源生成转换领域,重点发展生物质能等清洁绿色能源和可替代能源产业聚焦绿色产业领域,重点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生物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聚焦绿色生活领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产业,加快发展绿色家居等绿色消费产业。   
发展创意经济、发展流量经济、发展共享经济等方面也有聚集的产业。 
不仅如此,《意见》以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提出重点实施“七大示范工程”,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工程、人力资本协同示范工程、消费提档升级工程、绿色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工程,着力构建与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高度契合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我们就是要通过应用场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让人和供给、需求建立连接,为新经济企业在蓉发展提供‘入口’、市场机会,从而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新模式融合创新、新产业裂变催生。据我们了解,培育新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在全国城市中属于首创。”张新宇说。   
建设七大产业核心区,整体谋划新经济发展空间版图
新经济发展“六大形态”“七大应用场景”,必须有相应的空间载体来承载。针对现有产业优势、未来发展方向,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打破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界限,《意见》提出建设“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娱乐、新文创、大健康、新金融”七大产业核心区;各区(市)县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区位优势,依托66个产业园区,围绕新经济六大形态各领域和细分产业,确定本地新经济产业功能区。这是在空间地理上整体谋划我市新经济发展“7+N”空间版图。
据了解,七大产业核心区包括:构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以高新西区和郫都区为两翼,涵盖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网络通信、智能终端等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区。以天府智能无线技术产业园(天府无线谷)为核心,以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为重点,涵盖物联网、5G、信息安全等产业。构建“智能制造”产业核心区。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辐射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新城、龙潭新经济集聚区、成都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成都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中铁轨道高科技产业园,涵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产业。构建“数字娱乐”产业核心区。以高新南区为核心,涵盖手游、电子竞技等产业。构建“新文创”产业核心区。以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人南文创集聚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为核心,涵盖创意设计、音乐制作等产业。构建“大健康”产业核心区。以成都医学城、天府国际生物城、环华西医学生态圈为核心,涵盖精准医疗、生物医药及康养等产业。构建“新金融”产业核心区。以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成都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东大街金融服务集聚区、成都金融高科技园区、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为核心,涵盖科技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产业。   
建立新经济人才库,为新经济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据了解,《意见》还从创新、创业、创投三个方面,重点解决技术、人才、资本三个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对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创新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对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的,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针对知识产权转化率低的问题,《意见》提出在深化“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基础上,从企业端入手,鼓励企业将高校院所未确权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品并实现市场销售的,企业可获得不低于30%的知识产权。  
对拓宽新经济人才引进渠道,《意见》提出,借助在外川籍人才的家乡情结,推进“蜀才归蓉”;借助校友会、行业协会等“朋友圈”,吸引顶尖人才“蓉漂”;通过奖励政策调动猎头公司积极性,为我市新经济挖掘输送急需人才。在优化人才结构方面,将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设置新经济领域相关专业;鼓励新经济企业与在蓉高校联合办学,加强“互联网+”领域企业家、实操人员培训,培养“接地气”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对强化人才服务,《意见》为新经济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让人才安下心、留得住,创新建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经济人才库,对入库人才提供分类分级优先服务保障;搭建校政企人才合作平台,鼓励在新经济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新经济领域知名企业嵌入式学习,打通企业和政府人才交流的通道。    
对汇聚新经济创投资源,《意见》从加大补助力度、扩大金融储量、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对新设立或迁入的境内外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总部给予最高4000万元的补助等。为加强本土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作用,《意见》提出创新政府基金投入方式,政府分别设立2亿元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和100亿元的新经济发展基金,采取直投、引投和跟投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初创、成长、爆发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融资服务,坚定企业在成都落地生根的信心。同时,记者从《意见》中获悉,成都将通过对新经济企业增信提高其融资能力,创新新经济企业评价方式,提升企业评级;对评级机构给予补贴,引导评级机构开展新经济企业信用评级,增强企业信用等。此外,还将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充分发挥高校孵化企业的“母体”作用和融资平台作用,孵化壮大创新企业,推动在蓉高校面向地方和产业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优化人才结构
    ●将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设置新经济领域相关专业
    ●鼓励新经济企业与在蓉高校联合办学,加强“互联网+”领域企业家、实操人员培训,培养“接地气”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强化人才服务
    ●创新建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经济人才库,对入库人才提供分类分级优先服务保障
    ●搭建校政企人才合作平台,鼓励在新经济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新经济领域知名企业嵌入式学习,打通企业和政府人才交流的通道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