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新
一盏灯有芯,才得温暖明亮;一座城有“芯”,方能风雨兼程,与时代同行。
街头漫步,乐见绿意葱茏;创新创业,唯愿机会无穷。从一蔬一饭到精神食粮、从读书工作到实现理想……在成都,每个人的生活,都与这座城市的变化密切相连。
回望历史,是改革开放让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成都的迅速崛起,根本原因也是在于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不断突破自我,并由此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民生的改善,助推了文化的变革,加快了思想的革新。
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成就,回荡在历史的交响中,亦映照着属于一座城市的巨变。中国改革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必须通过全面协同的系统性改革才能完成整体性、全局性、深层次的改革目标,这是关键一招,也是必由之路。
新时代征程远大,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改革迎难而进的步伐只会更加坚定。无论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无论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都必须用改革来推动、靠改革来实现。必须通过顶层设计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
革故鼎新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是一种常态。改革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不经历改革,便没有多年来城市的化蛹成蝶;不经历改革,便没有成都乘势而上的内生能量。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已成为成都向上跃升进程中的最大共识。
改革,永远是城市发展的驱动之芯、能量之源、活力之泉。
即将走过的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号召,新一轮改革大潮正风起云涌。总书记在川视察期间,对成都发展寄予很高期望,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省委对成都发展高度重视,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更为成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全川共同发展开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
以严实要求开展“全面落实年”活动、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不断推向纵深、以“现场办公会”层层抓落实、解难题……这一年,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改革思想和改革任务,切实抓好中央、省委改革部署落实,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把新发展理念深深镌刻在蓉城大地上,奋力书写着新时代新天府高质量答卷。
以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改革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年,市委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五项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凤凰涅槃的勇气推动经济地理重塑、产业功能区建设、新经济新动能培育和产业政策创新……改革创新迸发出的千钧之力,已成为城市发展最为强大的引擎,让成都剑指世界的飞跃拥有了最为坚实的凭依。
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这一年,随着“东进”战略深入实施,基础工作、科学规划、工程设施、项目招引、队伍建设等取得显著成绩,成都“东进”引领城市发展的“千年之变”,“东进”区域已成为成都名副其实的“第二主战场”。
统筹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在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各功能区已完成总体规划,正在加紧推进建设。22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757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以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已拔地而起。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的各个功能区,逐步影响和改变着城市招商秩序和产业布局,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市委着力制定精准政策体系、构建多元应用场景、搭建共赢合作平台、创新要素供给模式,推动新经济在全国率先起势,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双百工程”启动实施,新增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关于“独角兽”破土而生的故事正在接连上演。
这一年,民营企业走入“又一个春天”。“成都民营经济25条”从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加强合法权益保护等8个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干货”。随着一系列惠企、利企、便企举措的出台,成都主动对接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全面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企业营造更舒适的“家”的环境。
这一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广一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经验共23项,四川经验占8项,成都探索形成的4项经验成果入选。这意味着,2017年9月、2018年12月,国务院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36项全面创新改革经验,其中9项由成都探索形成,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这一年,成都授牌首批96家总部企业,吸引项目集聚,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未来,通过产业链条的再分配,将实现“产业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科技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市(州);总部在成都,带动全四川”,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圈。
今日之中国,改革适得其时、适得其势;今日之四川,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今日之成都,能够也必须担当重任,充分发挥作为全省经济增长“发动机”“稳定器”作用,自觉肩负“主干”责任,主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唯希望也,故进取;唯进取也,故日新。
很少有哪个时代,改革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中激发如此多的动力,能在如此广的范围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改革,沉淀着过去40年来人们的记忆与情感,也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希冀和梦想。
改革,永不止息的改革,是为了所有人的幸福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意愿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创造和创新活力……这是我们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实现“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所不能偏离的方向。
回望2018,在成都这座希望之城,人们为憧憬与未来努力着、追寻着、奔跑着。人才新政持续释放红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俊在此开创事业,为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外出的农民回乡重新经营土地,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一个个美丽乡村与川西林盘交相辉映。人们行走在天府绿道、穿行于文创街区、品味着天府文化,在寻常生活中感受着属于这座城市的魅力……
40年来,无数个体的故事,让宏大的历史生动而鲜活,这些个体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为改革开放伟大变革提供了注脚;如今,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也终于能够作为参与者和建设者,投入到崭新历史的创造之中,去瞻望其中蕴藏的无限可能。
走向世界的城市,在历史沉淀中拥有了厚重的底色,更在现代的活力中永葆飞扬的青春。告别2018,迎来2019,我们的城市要一步步接近星辉闪耀的目的地,就要将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融入血液,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让每一位市民的创造愿望与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以改革为创新开路,以改革让动力释放,以改革创造闪亮未来。
城市的澎湃动力,必须依靠千万个体创造力的竞相迸发。走向2019年,置身更为广阔的成长和梦想空间,城市中的每一个“我”都应精神振奋行动起来,找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城市进击的交汇点,积极投身改革,与城市共行,与时代并进,用充满时代温度的奋斗与前行,拼接成属于新时代的画卷,共同点亮属于成都的这片灿烂星空。
万物不息,万物不止,万物未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