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奋斗
多年以后,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陈凯准会想起1995年父亲带他去成都第一家肯德基的那个下午。当时,吃“洋快餐”对于这个一家三口挤在不足40平方米房子里的家庭来说,是一种奢侈。望着总府路天桥上长长的队伍,陈凯不知道9块9一份的汉堡加薯条该怎么吃,这顿因“期末考出了好成绩”而奖励的美食,让他感觉生活很幸福。
幸福生活是什么?
200多年前,清代诗人查为仁执笔写下:“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扼腕长叹丰富的精神生活远去,基本的物质需求让人困囿,于他而言,当年脱离世俗日常,阳春白雪的精神追求即是幸福。
如果用“当年”与“而今”两个时间刻度来观察生活改变,改革开放40年来,川人经历了与查为仁正好相反的变迁。过去40年,川人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仅够保障“柴米油盐酱醋茶”基本生活的两三百元一路飙升至两三万元,在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服的直观心理感受中,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裕。
幸福生活仅限于此吗?
1995年,下岗后的康倩,花1000多块钱买了4张桌子、十几个小板凳和4口吃串串的锅,在成都中道街口的一个坝子上摆起了摊摊。这位后来被称为成都“最牛串串”的创始人,那时还没有远大理想,只是觉得摆摊卖串串投资小也简单,“至少饿不死。”
同一时期,在成都工程机械集团上游一家机械厂工作了10年的杨铿开始下海创业,这位后来的“四川地产领军人物”先后开过汽车配件厂,倒腾过大型电子电器市场开发,直到2002年,土地市场新规开启蓝光飞速发展时代,杨铿在谈及成功秘诀时常说:“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
无论是草根创业逆袭,抑或是大佬激荡风云,个人成功,离不开时代助力。改革开放40年,给追求增添勇气,让奋斗成为可能。
过去40年,四川经济总量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再到万亿,甚至逼近四万亿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1978年的261元到2017年的44651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每年不足40亿元跃升到3579.8亿元。在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中,川人靠奋斗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过去40年,曾经吃肯德基还是“图新鲜”,看电影还是“赶时髦”的四川,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实现“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四川城镇居民每花出去100元,就有7元用在文化消费上。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型中,川人靠奋斗完成了厚实的精神积累。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亦即幸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