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互联网医疗 行业大变局已来

关键词: 互联网 医疗

  • 发布日期:2018-11-22
  • 来源:成都高新区
  • A+
    A-

  互联网医疗

  对于互联网医疗,人们并不陌生。比如,预约挂号、网上问诊、网上查询信息等,这些带着互联网元素的医疗服务已经存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但真正的互联网医疗只限于此吗?

  德勤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负责人吴苹在本届四川互联网大会提出,预约挂号等仅是互联网医疗在医院的表层应用,实现远程诊疗,才是一家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所在。吴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技术走向成熟,互联网医疗行业大变局已经到来。当左手是5G、AI等技术,右手是互联网医院时,将出现互联网医疗的更高级形态——“智慧医疗”,而未来三到四年,则是互联网医疗以及医院迈上这一新台阶的关键时期。

  当下,互联网医疗应用还停留在表层

  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成立,当年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发展元年。谈及互联网医疗的起始,吴苹认为,时间点应前推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在这一阶段,起始于医院管理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到了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化阶段。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快速成长期,吴苹列举了一组数据:过去几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2017年互联网医疗注册用户人数超过2.5亿,年增长率达32.7%。吴苹说,通过对互联网医院各种应用所做的统计排序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互联网预约挂号,其次为病友交流平台、网上问诊购药……“互联网医疗,在实际中的主流应用仍旧是较表层的,尚未触及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她分析说。

  而从与互联网医院直接挂勾的实体医院来看,吴苹认为,“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整体基础、设施水平仍然偏低。”她透露,从一份对国内7000多家医院的统计中可发现,约有一半的医院没有电子病历系统。“如果连电子病历系统都没有,又何谈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她认为,“互联网医疗应用未来要向深层次发展,最终实现远程诊疗,这才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所在。”同时她也强调,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破局,打通医、药、险构建新生态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通过互联网医疗实现远程诊疗的美好愿景,也不是一道1+1=2的数字题。要想真正进入互联网医疗的深层核心,还需要有医疗信息化企业、互联网企业、医院、药品器械、保险等行业同步发展。那么,如何破局?当天的主题演讲中,吴苹倡导一种互联网医院新模型,构建一种新生态圈模式,“这一新生态圈模式的关键,在于打通医疗、药品、保险各个环节。”

  中电健康基金合伙人王晓岑同样认为互联网医疗需要破局,但她更关注互联网医疗“赛道”上“大气候”和参赛“选手”的变化。她认为,2014年,是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破土”,目前,则是要“破冰”,互联网医疗行业已进入了产业资本时代,大变局已经来临。

  作为专注于医疗健康大数据领域的投资机构合伙人,王晓岑说了一个数据,“从2014年到2018年,智慧医疗全行业投了1890个项目,大概1611亿元,这个数字并不小。”她坦言,在全行业“烧”了1600多亿元后,冲出来的独角兽非常有限,投资市场能看到的优质项目并不太多。再反观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参赛选手”,王晓岑判断认为,“投资热的风口过后,强者更强,弱者再难有入局机会。”

  此外,王晓岑还谈到了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及管理办法出台带来的积极影响。“今年所有已经可以预见的变局中,最大的信号就是政策的春风。”她介绍,今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健康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其中针对数据的规范性管理,有了明确具体的措施,在她看来,这将对互联网医疗行业起到推动作用。“数据,就是医疗行业特别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生产力。”她认为,数据不是拿来变现的,但却具有基础层面的重要性,“机构与机构、机构与患者、机构与医院等环节之间,都存在着医疗信息的交流交互,而数据就是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是他们维持交流所需要的血液。”

  未来,AI等技术助力转型智慧医疗

  在当天的四川互联网大会里,技术亦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热点,5G、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等词语被演讲嘉宾反复提及,并呈现出一种业界共识:5G、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再上新台阶,并助力其成长为智慧医疗的终极形态。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在互联网医疗过往的发展中,吴苹所提及的远程诊疗尚未实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没有前面那个“1”——即将走向成熟的5G技术。5G时代来临后,互联网医疗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赵立君在主题演讲中用一句话来概括,“5G时代的医疗,AI商业化落地,医院智慧化转型。”

  赵立君认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偏远山区,缺少优质的医疗资源,而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和愿景,就是通过远程诊疗来解决这一现状,但最终被卡在网络和带宽上,“一台远程手术,需要大量医疗图像和数据信息的低时延传输。这个要求,3G做不了,4G也做不了,而5G能做到。”不仅如此,5G网络还能为医疗影像云和AI辅助诊断提供很好的场景应用,他认为,未来,5G网络将有力地赋能互联网医疗。

  GE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认为,“当智慧遇上机器,将带来创新的商机,为互联网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他说,在整个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变革中,给医疗机构和病患带去智慧就诊的体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谁突破了这一点,谁就领先一步。”

  人工智能+医疗

  智慧医疗 迎来“战国时代”

  人工智能与医疗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是“群雄逐鹿”,还是“一家独大”?11月17日下午,腾讯觅影应用中心主任吴明柱、GE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飞利浦影像研究院院长周振宇及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影像信息技术事业部产品经理张俊华等企业代表,就相关焦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人工智能 未来将走进更多基层医疗机构

  “医疗人工智能的兴起和热点应该从2017年初算起,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加医疗突然成为热点,一方面是因为大数据的沉淀,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工智能已在很多生活场景中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反馈效果。”在谈到“医疗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时,腾讯觅影应用中心主任吴明柱预测,未来五年内,60%以上的医院都会用到人工智能技术。

  吴明柱以腾讯觅影为例,“腾讯觅影是医疗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产品,从去年8月发布至今,一年多时间里已服务100多家三甲医院。”他说,医疗要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价值,除了结合具体业务场景,“还要把这项技术与现有医疗流程融合起来,才能让医生和患者真正使用。”此外他还认为,人工智能要付诸实践,最重要的是其应用准确率要达到足够水准,“人工智能做辅助诊断或其他辅助性工作时,准确率要达到诸如90%以上,才能对后期治疗有帮助。”

  用“小数据”做大任务 推动智能医疗发展

  提到人工智能,离不开数据。据了解,目前一家二级医院一年产生的数据量大约在700T左右,这些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进行管理分析后,将对医学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数据驱动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机会。”来自飞利浦的周振宇在题为“医学智能环境秩序重置——从春秋到战国时代”的演讲中提出,今天医学智能环境已经从之前相对无序的“春秋时代”,步入到目前形成一定行业标准的“战国时代”,但一家独大的“秦国时代”还远未到来。

  在周振宇看来,人工智能最初“火”起来是因为下围棋的阿尔法狗,“但它是通过大数据做小任务,而医疗则完全相反,是希望通过‘小数据’或有限数据去集中完成一个大任务。”他认为,人工智能与医疗相结合,就是要用有限的数据去预测更多未知疾病。“这是对人工智能更高的挑战。”他同时认为,海量数据的引入并不直接等于提高模型的精准度,“智能医疗不是简单的模式,我们希望在数据驱动、知识库驱动的双线上,实现小数据在大任务上不断前行。”

  周振宇也特别强调,不能对机器有过高期许。目前在中国,最终的医疗报告仍然只能由医生来签署,机器只是作为医生临床决策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人工智能、机器可以是很好的信息提供者,但还不能够作为一个直接面对患者的决策者。”

  圆桌论坛

  行业突围 ◀

  新技术赋能 慢病管理将率先突围

  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并不是一帆风顺,未来如何突围?如何走得更长远?在当天的圆桌论坛上,IBM Watson健康的周德标、影达科技CEO姜疆、博恩思CEO李耀等多位嘉宾就“智慧医疗的突围与思考”这一话题,结合各自所在互联网医疗细分领域,剖析和思考了行业发展的难点以及突破点。

  论行业:想要走远,先想好第一步

  在2016年,IBM宣布,Watson健康进入中国,运用认知计算、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助力中国医生实现针对癌症更为精准、个性化的循证诊疗,开发高精度的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等。周德标在分享中认为,合作伙伴非常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是企业首先需要思考清楚的第一件事。

  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光折射进来。作为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深泉科技专注于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在深泉科技医学中心主任杨贤兵看来,作为互联网医疗从业者,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有很多,“但要想走下去,首先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你们为用户带来了什么价值。”杨贤兵认为,互联网医疗从业者要想走得更为长远,就应脚踏实地,在一件事情上做精,“从70分做到80分、90分,做到95分。”这一点非常关键——只有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才能迎来向智慧医疗的真正飞跃。

  看未来:慢病管理、人工智能都是助推点

  回看互联网医疗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可以发现,目前在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慢病管理尤其是健康管理领域是最大的一个空白。动脉网首席数据官刘辉认为,慢病管理将是互联网医疗行业最容易率先突围的一个点。对此,周德标持同一意见,他认为,互联网医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流量,未来依靠人工智能等技术,很多慢病管理会在医院外以远程诊疗方式完成,从而导入更多流量,助推整个行业发展。

  此外,影达科技CEO姜疆提出,未来,当人工智能等技术进入医院辅助医生后,不仅偏远地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诊断,而且还可在医保控费方面找到先天的契合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医疗全行业融资事件445起,共达400多亿元。对于今年的数据,刘辉称,今年,全行业融资事件虽然在减少,但融资金额整体在增加。圆桌嘉宾们均认为,互联网医疗未来仍有许多新的机会。

  ▶ 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 首先应降低老人学习成本

  据相关资料显示,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5亿人,预计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人。人口老龄化状况日趋严重,养老新模式探索也迫在眉睫。未来养老会是怎样一个场景?在2018天府软件园年度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四川互联网大会上,就未来养老新模式举行了圆桌论坛。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飞利浦影像研究院院长周振宇、麦麦养老联合创始人CTO(首席技术官)李光朋、云卫康联合创始人总裁王学香、琅瑞医疗CEO刘竹松等嘉宾聚焦智慧养老,就人工智能应用与养老服务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讨论交流。

  “在我看来,智慧养老就是让技术赋能养老行业。如何赋能?应该从养老场所的转变逐一展开。”圆桌论坛中,刘竹松就智慧养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智慧养老首先是在养老场所里引入“智慧”,而这一引入也有一个流程,即从医疗机构到康养中心,再到社区和家庭,最后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对刘竹松的观点,杨一帆表示认可。同时,杨一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要以人的健康生活状态变化为中心,“投射到宏观政策上大的变化,就是要构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而麦麦养老李光朋则提出,养老服务中60%是生活照料,40%是健康护理,“健康护理需要慢病管理体系来支撑,借助该体系,帮助养老机构内的老人进行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部分业务管理,并通过这些数据,输出更精准的照护意见和照护计划。”

  李光朋的观点也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如何在服务技术可行时,让老人理解并接受相关的高精尖智慧穿戴产品?“现在很多打着服务老人养老旗号的精密仪器,穿戴设备,老人其实完全无法参与,甚至有时候他们会觉得生活被这个东西捆绑了,会非常排斥。”杨一帆说,如何站在用户角度考虑智慧养老,同样是很重要的问题。

  “企业在做智慧养老产品,应围绕用户需求,站在老年人角度想问题,核心是尽量简化产品界面。”王学香举了个例子,比如在设计产品时把按键做得大一点,数字做得大一些,对老年人来说都是很好的体验。对王学香的观点,李光朋很赞同,“产品尽量做到极简的同时,也要降低老人的学习成本,老人拿到后容易上手操作,这样排斥度会降低很多。”

  周振宇也提出,子女要多参与到老人养老环节中去,“子女的参与会帮助老人很好地克服接受新事物的困难,只有老人接受了新事物、新产品,我们才能进一步谈智慧养老会给相关企业、机构、老人带来哪些好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