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成都高新区协同简阳 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认定

关键词: 高新

  • 发布日期:2018-11-20
  • 来源:成都高新区
  • A+
    A-

  历时500多天,回首再看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加速崛起的过程,教育民生事业的发展,同样也是一番日新月异的景象。

  自2017年托管简阳12个乡镇以来,成都高新区倾力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尤其在教育领域,带动12个乡镇加速推进教育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公平。11月12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获悉,随着高新东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年成都高新区协同简阳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

  从乡村校舍到崭新大气的高品质校园,从只能对着课本照本宣科到音乐美术、物理化学各类器材一应俱全,从教师不足到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认定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东区教育水平的不懈努力。而今,高新东区还将进一步对标一流先进、深化改革创新,办好高位均衡教育,让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建设新校改善老校 办学硬件不断提升

  宽阔的操场绿茵如织,高大的教学楼依次排开,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食堂等一应俱全,校园中传来阵阵读书声……自己的孩子能在条件这样好的芦葭实验中学上学,是芦葭镇居民李小英以前未曾想到的。“这里真是跟花园一样。”李小英高兴地对记者说。

  新学校便是新起点,对就读学生如此,对高新东区教育事业发展亦然。今年,和芦葭实验中学一样,三岔湖小学、幸福小学也是成都高新区托管简阳12个乡镇后开办的第一批新学校。高规格的校园环境、教学楼建设、设施设备,都为高新东区的学校建设树立了新的示范,整体提升东区的办学水平,为农村教育的城市化转型开辟了新局面。

  10月17日,国家教育督导组成员实地检查了高新东区三岔湖小学的新老校区和芦葭实验学校,齐全的功能教室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得到了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当天,国家教育督导组还来到了玉成乡回龙九义校。不同的是,这是一所拥有60多年历史的典型农村学校,硬件基础相对滞后。而在这一年中,回龙九义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校长姜晓强的引导下,记者看到,新教学楼里增加了各学科的功能教室,老教学楼经过粉刷焕然一新,学生原来使用的老式条桌全部更换为崭新的单人课桌,老师利用新增的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课……

  姜晓强告诉记者,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在教学楼原来只有一部楼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部钢结构楼梯,以满足消防疏散要求。而记者了解到,今年成都高新区在农村学校消除“独楼梯”这一工程上就投入了840万元,在高新东区的多所学校加建了22部钢结构楼梯,并均已投入使用。

  现在,高新东区共有24所中小学,除了新建的3所学校外,其余21所都在校园环境改造、运动场硬化、音乐美术器材配备、桌椅计算机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办学条件稳步提升。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着力化解“超大班额”

  由于教育事业发展起步晚、资源分配相对不合理,高新东区12个乡镇的“超大班额”情况较为突出。一个班里学生多达7、80人,教育资源无法科学分配,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职能所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成都高新区托管12个乡镇以来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的着力点。

  10月,空港新城第一个开建的小学项目——三岔湖小学正式投入使用,800余名师生进入新校园,开始了新生活。除了高标准建设的校园和配备齐全的校园设施,三岔湖小学的建成更有效化解了当地的“超大班额”现象。

  “原来学生一个班级人数普遍都在70人以上,人数最多的班级更是多达92人。”该校执行校长石美然告诉记者,学校在筹建期间以化解超大班额为重要抓手,在搬迁入校、班级分配等环节科学设计,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意愿。“现在我们增加了18个班,采取新老校区并用的模式,低年级学生在老校区上课,高年级学生在新校区上课。通过班额化解,现在我们一个班人数最多就53人。”石美然说。

  除了班级数量的增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上也下了功夫。通过精心部署、广泛宣传,学校吸引了近200名应聘者报名,从中择优选聘了40多名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这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国内重点大学优秀毕业生和海归人才等,为化解大班额、提升教育品质做好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

  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新东区新开班的3所学校均为化解“超大班额”作出了贡献。在草池镇,新建的幸福小学整体接纳原幸福九义校学生,同时化解草池镇中心小学超大班额16个。

  与此同时,原有学校也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石板凳镇九义校、清风乡九义校、福田乡九义校、玉成乡九义校、草池镇长河九义校、海螺乡九义校、坛罐乡九义校等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化解“超大班额”。目前,高新东区“超大班额”已按规定全部化解,为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联动发展机制 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

  11月7日,一场热闹、生动的数学教研课在三岔镇兴隆九义校展开。听课的是兴隆九义校的学生和老师,讲课的则是结对学校锦城小学的老师们。在锦城小学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学习、探究,课堂的气氛活跃又有序。“通过同课异构,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差距。这对于我们下阶段优化教学体系帮助很大。”兴隆九义校的数学老师肖其平感慨道。

  这样的联合教研活动,是成都高新区不断创新教育发展机制的其中一环。今年,成都高新区推动东区与南区、西区教育一体化进程,分别建立三岔学区、石板学区、草池学区和高中发展4个共同体,实施结对合作、联动发展。每一所东区的学校都与南区、西区的学校结对,搭建合作桥梁,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针对3所新建学校,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打破南区与东区教育资源边界,通过南区学校领办的模式,进行系统整合、无缝对接。高新实验小学领办三岔湖小学,中和小学领办幸福小学,和平学校领办芦葭实验学校。

  “我们将把成都高新区30年的优秀发展经验,与东区实际深度融合,用先进的理念、更高的站位、国际化视野提升东区教育发展水平。”芦葭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张云告诉记者,领办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组建领办团队,促进管理、教师和文化等资源的辐射引领。在机制创新的框架下,干部教师交流互动更加频繁有效,优秀干部教师双向挂职锻炼等模式,也为高新东区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教育质量的提升直接体现在老百姓的满意度上。芦葭镇副镇长韩周正告诉记者,在今年芦葭镇公服满意度测评中,教育教学方面的评分远高于往年。“成都高新区的高位规划、大力投入、突破创新,让我们东区老百姓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教育,拥有作为高新人的幸福感和荣誉感。”韩周正说。

  这样的幸福感发生在高新东区各个乡镇的居民身上。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认定的通过,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对标一流先进,不断深化东区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逐一补齐东区存量薄弱学校的发展短板,努力办好让东区民众满意的优质教育。

  记/者/手/记

  从均衡到优质

  高新任重道远

  在深入高新东区多所学校采访的过程中,所见所闻,让记者感触颇深。

  通过一年努力,高新东区不少学校实现了如同“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从校园建设、设施配置等“硬件”到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方式等“软件”,其发展之迅猛,可能是这些学校自身过去都未曾想见的。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起点低、起步晚,部分学校亦有不足。纵然有了托底保障,但高新东区的学校与南区、西区学校的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对成都高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而言,无疑划出了一道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分界线,它标志着高新东区的莘莘学子开始全面享受到更加均衡的义务教育。与此同时,这也对高新东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托底”的教育均衡保障要跨越到优质发展、特色发展,一向高位求进的成都高新区又将如何作为、为空港新城建设作出贡献?面对这一课题,风正时济,仍需任重道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