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科创板来了 成都高新企业迎上市新通道

关键词: 科创 上市

  • 发布日期:2018-11-13
  • 来源:成都高新区
  • A+
    A-

  11月5日,备受关注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进博会上提出: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的新政应声落地之后,中国证监会、上交所以及财政部纷纷发声响应。中国证监会对外表示,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抓紧完善科创板的相关制度规则安排。有分析认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这些行业或成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主要来源。

  科创板究竟是什么?相较已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四板市场,其上市路径有何不同?试点注册制下,对企业上市利好何在?对创投界和券商机构有哪些影响?连日来,本报记者连线区内相关企业、券商和投资机构发现,不少企业看好上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新政,认为将为企业带来全新的融资渠道,也有相关投资机构和券商表示,期待相关细则尽早落地。

  企业

  融资添新路径

  期待科创板上市细则出台

  虽然相关配套细则还没有出台,但科创板的概念已在成都高新区不少企业中引发热议。

  “上交所将设立科创板是个利好消息,表明在目前融资难、融资贵环境下 ,国家层面非常重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搭建更畅通的上市板块。”成都西岭源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岭源药业”)谢德建博士表示,科创板的设立将增强民营企业融资信心,对“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新模式”类型企业上市起到推动作用。

  西岭源药业于2016年落户成都高新区,主要从事重大仿制药和差异化创新药的开发。“企业正处于由初创期步入成长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候持续融资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谢德建博士表示,很多初创型企业往往因为资金瓶颈,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若企业未来发展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将积极冲刺。

  按照传统上市板块的上市条件,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均有较高要求,这也让不少企业赴港、赴美上市。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语言桥”)主打翻译服务,未来也有上市愿望。“科创板将为企业日后上市搭建全新的路径,我们非常期待也愿意尝试。”语言桥集团董事长朱宪超表示,科创板的设立将刺激新经济企业进一步发展,提速这类企业的上市步伐,“上市融资只是企业壮大发展过程中利用的一个金融工具,关键还是要不断壮大发展,才能达到相关上市条件。”

  “从业务方面来看,我们从2017年开始布局海外扩张,过去几个月已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开展海外业务,征战全球市场;从公司运营方面来看,过去几年,企业的营收增幅一直保持在10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幅已经超过100%,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将超预期。”在客如云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客如云”)创始人兼CEO彭雷看来,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同时也会持续做大国内市场规模,提高营收和净利润。目前,客如云正在和券商机构、分析师等共同商讨科创板及注册制细则落地后的上市路径。

  针对科创板带来的行业震动,四川金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投科技”)董秘岳基琼认为,科创板在很大程度上将进一步分流新三板优质企业,也会倒逼新三板加速改革。作为成都高新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金投科技也会根据公司经营转型情况制定相应规划。“在科创板的相关细则和条件还没出台前,我们仍旧保持挂牌新三板,目前距离企业上市还有差距,但我们会努力做大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规模,非常期待科创板的推出。”岳基琼说。

  投资界

  注重价值投资

  “四新”企业上市希望大

  目前来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四个层次,一板市场包括沪深交易所主板,二板市场主要涵盖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则是区别于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上市融资板块。

  对于科创板的设立,上交所在回应媒体关切时表示,科创板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这一新政除了在企业界引发热议外,在投资界也掀起不小的波浪。记者采访了区内多家投资机构,在他们看来,新政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市场、企业和投资机构。

  对市场:或产生重构效应

  四川集成电路和信息安全基金投资总监何祥鑫分析,国家最高层领导亲自推动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次重大推动。“用创新改革常用的‘新老划断方式’来推动注册制,比在存量板块来推动注册制阻力小很多,对存量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的高估值短期影响也更小一些,科创板推出后,大概率是CDR、‘独角兽’上市的重要平台,长期来看,或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产生较大的重构效应。”何祥鑫说。

  上交所此次设立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可谓打出了资本市场改革的“组合拳”。就目前企业上市而言,发行制度需要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中国证监会已明确表示,注册制的试点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在受理、审核、注册、发行、交易等各个环节都会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更加注重投资者权益保护。

  “未来注册制的发展并不是降低企业上市要求,而是要求企业有更加现代化的管理结构,财务透明化,经营规范化,董事会不是形式化。”在KIP中国合伙人王平看来,注册制的实施还应该给予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所更多的责任和相应权力,提升企业上市质量。

  对于科创板的设立,允治资本合伙人罗超认为,这毫无疑问是利好,但是利好的程度取决于政策的实施程度。“科创板和注册制需要分开来看,我个人对于科创板的设立期待更高,希望能够大幅降低准入门槛而不是由于风险较大就限制普通投资人,这样科创板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版纳斯达克。至于注册制,我个人认为还需要等具体操作细则实施后再观察实施效果,多年以来,国内的A股上市条件是清晰明确的,注册制也不是意味着什么企业都能上市,需要拟上市企业对自身的信息披露承担更大的责任。”

  对企业:“四新”企业机会更多

  有不少分析认为,未来科创板推出后,将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企业带来上市利好,而投资界往往偏爱这类企业。

  “这两天,大部分PE/VC都在欢呼,九鼎投资、鲁信创投等的连续涨停已充分体现了目前的市场情绪,但短期内可能只会成为PE/VC募集LP资金的一个噱头,因为无论是‘四新’企业还是‘老’企业 ,能够给长期投资者带来收益的一定是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在细分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PE/VC基金由于流动性不佳,因此难以参与短期二级市场操作。预计科创板推出后,对 PE/VC的投资能力会要求更高。”何祥鑫认为,对PE/VC基金的存量投资组合来说,因为科创板可能更显得“高大上”,现有投资组合中不那么“高大上”的项目,市场能够给出的风险溢价可能会急剧下降,对现在的基金净值带来负面影响,“未来可能20%的‘四新’企业聚集80%的资金,估值会更高,传统的投资思路亦需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进化。”

  “上交所将设立科创板,这是个一个全新的机会窗口,对一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来说应该是利好,会推动发展足够快的企业去冲刺上市目标,预计自身符合目标的企业不妨赶紧去联系相关投资机构筹划上市方案。”王平表示,技术类创业企业可以很好地借助政策的东风进一步增加研发的投入。他认为,企业不仅要重视投入,更要重视技术产出,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节奏。

  而鼎兴量子股权投资部高级副总裁陈俊希则表示:“非常看好此次资本市场新政,期待相关配套细则尽快落地,落地之后将利好深耕科技型产业投资的投资机构。”

  对投资机构:新增退出渠道

  未来,随着科创板的设立,将激活一大批“四新”企业的上市热情,企业上市前必须经过券商辅导,实现在财务、税务、法务等方面的合规化运作,这是否意味着券商机构将增加更多业务量,而业绩也会看涨?在华西证券场外市场部川内业务部总经理秦超认为看来,这一预期或许将在未来成为现实。

  “从资本市场创新手段来看,国家设立科创板和试点注册制本身就是非常利好的举措,表明国家层面愈发重视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扶持科技型创新企业,推动资本和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秦超分析,此次国家层面宣布资本市场新政,直接传递了向“深水区”改革的魄力,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这也是国家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一大突破口,增加企业上市渠道,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也会间接增加券商机构的业务辅导量。

  行业普遍认为,在资本寒冬隐现之际,股权投资界已经存在募资难、退出难的市场行情,很多创业公司冲刺A股市场的门槛陡增,即便在新三板+H股推出之后,企业海外上市之路并非轻而易举。推行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创业者而言,上市通道或更加顺畅,也给投资机构提供一个全新退出渠道。

  “总的来说,科创板的推出使未来的股权投资市场迎来全新的投资退出渠道,对整个投资圈特别是VC机构来说是一大利好,也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中早期、具备真正核心技术的科技型双创企业。”銘丰资本合伙人吴迪柯说,从现在的投资市场环境来看,一级市场还处在一个回归本质、价值纠偏的过程中,大家都会相对谨慎,至少从目前来看,科创板或注册制的推出,不会对其投资决策或风格产生什么影响。

  陈俊希同样持上述观点。他认为,科创板的推出还须做好企业退市制度的完善工作,否则一些质地不好的企业抢滩登陆之后没有相应的退出渠道,容易造成“堰塞湖”。

  专家建议

  要上科创板

  先“练好内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成都高新区内不少潜在上市企业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均保持理性态度,对于科创板的设立,投资界也建议企业一定要“练好内功”。

  对此,何祥鑫认为,创业者如果创业之初就是直奔上市,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上市的是极少数,“创业者需要做到‘知人者智,自知之明’,一定要对自己的资源、能力有深度的认识,亦要对市场偏好非常了解,这样才能在创业之初生存下去 。”

  如何成为一家合规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秦超分析,无论是瞄准既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或是未来有意冲刺科创板的企业,自身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创始团队要有勤奋拼搏的精神和持续创新的能力,现在有的初创型企业比较浮躁,缺乏‘工匠精神’,企业在发展同时也要提高规范运营意识,做好内部管控,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启动相应的扩张之路,开辟新的领域,实现壮大发展。”

  “从前端来看,科创板的设立也会带动投资机构的目光聚集到科技型创业企业,而注册制也拓宽了退出渠道,有助于引导投资,对企业而言,上市只是融资渠道之一,当企业重视核心技术并提高市场竞争力后,上市自然会水到渠成。”秦超说,过分看重上市目标,侧重资本运作往往会导致企业偏离主业,从企业自身成长而言,必须实现规范运营,这样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陈俊希则建议,一定要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壁垒,才能提速上市节奏。

  相/关/新/闻

  1919跻身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榜单

  11月2日,胡润研究院对外发布《2018第三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这是胡润研究院第四次发布“独角兽指数”。榜单结合资本市场独角兽定义筛选出有外部融资且估值超10亿美元的优秀企业,在大中华范围内收录了181家独角兽企业,其中新晋独角兽企业34家。相较上一期榜单,本次新增了新零售行业,成都高新区企业壹玖壹玖酒类平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1919”)成功跻身榜单,成为唯一一家来自四川的上榜企业。

  来自胡润研究院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今年第三季度每2.6天新增一家新“独角兽”,总数上升至181家,其中新发现34家独角兽企业。从上榜企业地域分布来看,独角兽聚集的前四大城市北、上、杭、深占比超九成,南京位列第五,其次是广州、苏州、天津和武汉。

  “从估值区间分析,上榜的头部企业愈发成为行业巨头,在业界接近无可撼动的地位,换个角度看,虽然1919这类估值达70亿元的企业在榜单的估值没有处于靠前水平,但是作为前不久刚刚跻身独角兽行业的新经济企业,1919反而有很多后续发展的现象空间,比如,线上线下酒饮销售场景的再造,市场的不断开拓,未来继续融资等,这些因素或助推1919坐稳行业龙头地位,从而提升市场认可度,做大企业估值。”成都高新区一新三板企业研究员说。

  此次上榜独角兽企业平均成立7年,而1919已在酒类流通行业深耕多年,完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体系搭建。近日,1919获得阿里巴巴集团20亿元的战略投资,成为1919第二大股东。来自1919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9.28亿元,同比增长20.14%,计划2019年再新开2000家厂家的旗舰店。

  实际上,1919是各类行业知名榜单的“常客”。今年上半年,在1919还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角兽企业之前,就入选“2018中国准独角兽TOP50”榜单。从全区来看,除了1919外,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不少企业跻身各自细分领域行业榜单。“成都高新区企业高频入围各类榜单,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榜单是一种行业头部地位认可,入围榜单的企业多了,有一批优秀的头部企业集中,说明高新区在某一产业领域或某一企业类型中出现了爆发点,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孕育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有了集团军的产业竞争力。”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成都业务中心总监周涛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