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四川省STEM教育发展研究共同体在成都高新区启动

关键词: 教育

  • 发布日期:2018-11-07
  • 来源:成都高新区
  • A+
    A-

  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4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因为其综合性、情境性、体验性、实践性,STEM教育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潜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下世界各国关注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通过多学科知识融合运用和综合素养培养,来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如今,STEM成为四川教育事业发展的焦点,教学、教研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与总结提炼中,形成更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11月2日,四川省STEM教育发展研究共同体启动仪式暨STEM+创新思维教育研讨会在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举行,来自成都、绵阳、南充、遂宁等地的240余名教师齐聚成都高新区,围绕STEM教育开展深入研讨。

  在当日活动上,除了有众多教育专家、学校代表对STEM教育的经验进行总结外,四川省教科院对今年荣获“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领航学校、种子学校、种子教师的授牌与颁奖,其中成都高新区有4所学校荣获领航学校称号。此外,四川省STEM教育发展研究共同体正式在成都高新区启动,以共同体为平台,全省将形成STEM教育联动合作机制。

  构建STEM教育生态系统

  四川启动STEM教育发展研究共同体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教育科学论坛》协助筹划,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高新实验小学承办。

  作为全省创新创造的领先区域,成都高新区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秉承改革、创新、开放的文化基因,率先开展STEM教育试点推广。承办本次活动,既是成都高新区作为东道主搭建的一大STEM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也是成都高新区将近年来STEM教育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向全省展示的机遇。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充实、精彩纷呈,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STEM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讲座,还有3节精彩的STEM课例,让到会来宾从各个维度、各个层面深度认知和感受了STEM+创新思维的内涵与魅力。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兴理念,STEM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省内并不均衡,校际交流合作、深化教学研究、建立健全合作机制,都是STEM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次活动上,四川省STEM教育发展研究共同体也由此启动。据主办方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共同体的建立是四川省推进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的重要体现,随着这一STEM教育与创新思维教育发展研究高端研修平台的建设,汇集省内外STEM教育、创新思维教育等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全省名优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STEM与创新思维教育研究水平,力争用3年的时间筹建一批四川省STEM教育领航学校、培育一批四川省STEM教育种子学校、培养一批四川省STEM教育种子教师:“希望四川省更多学校加入到STEM教育研究共同体,形成合力共同探索与实践STEM教育。”

  让创新成为

  “高新娃”的基因内涵

  所谓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研究中心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组织实施的一次国家级STEAM教育顶层设计,并于今年开展遴选领航学校、种子学校、种子教师等相关工作。

  在今年评出的首批79所国家级STEM教育领航学校中,四川省占据10席,其中成都高新区就占据4席,即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此外,成都高新区的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和玉林中学被评为种子学校。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师冰洁、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师郑长宏、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教师田再来、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岳佳丽被评为种子教师,全省仅有10位教师获评。

  活动上,高新实验小学校长朱祥烈、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校长张平福围绕STEM教育体系构建进行了领航学校经验分享,高新实验小学的黄烨阳、蔡静禁老师结合学校空中农场,进行了《自动浇水装置》展示课例分享,从校级顶层设计到教学实战技巧,全面分享了成都高新区领航学校在STEM教育发展上的先进经验。

  这样的好成绩,源于成都高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敏锐视角。“我们在多年前就尝试以STEM教育推动教育创新,现在STEM创新教育活动在全区各中小学蓬勃开展。”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建萍告诉记者,成都高新区编制了区域推动STEM创新教育的顶层规划,召开区域推动STEM创新教育大会,通过区域种子教师选拔培训、核心教师团队组建、试点学校遴选等举措,让STEM元素贯穿学生学习,让创新成为“高新娃”的基因内涵。

  “本次活动的开展以及四川省STEM教育发展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必将为成都高新区STEM教育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为高新教育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借智助力。”李建萍表示,成都高新区的领航学校、种子学校、种子教师也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分享经验,为全省STEM创新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