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质量 现代
近日,《成都高新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出台。
根据《计划》,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和产业功能区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能级显著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新经济活力区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空港新城和天府国际生物城初具城市形态和产业规模,基本建成5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业),发展壮大3000亿级的新经济产业,加快建成550亿级生物产业,区域创新驱动体制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率先形成。
加快形成
高新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成都高新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35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增至80家;生物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0%,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增至40家;高端装备制造业营收突破300亿元,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增至45家。
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基本形成“一廊一带四核多点”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际办公区、国际交往区和对欧门户枢纽。
到2020年,总部经济对地方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2亿元,经济证券化率达200%,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100家;天府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引入临空产业项目100个以上,聚集各类临空产业人才8万人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600亿元,培育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80家,从业人员超过17万人;推动形成泛娱乐、大健康、汽车销售3个200亿级消费市场,网络零售额达到800亿元以上。
以新经济为主要形态,成都高新区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破成果转化瓶颈,培育一批创新组织、独角兽企业。到2020年,构建具有成都高新特色的新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新经济企业总量年均增速达到15%,新经济领域的种子企业达到1000家,瞪羚企业达到100家,独角兽企业达到10家,龙头企业达到3家。
重点打造
27个专业园区、孵化平台
未来两年,成都高新区将重点打造27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核心载体支撑。
2018-2020年,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园将累计引进企业150家,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天府软件园将启动海外猎头计划,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新经济产业生态圈。天府生命科技园将举办2-3场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大健康国际高端论坛,搭建国际化成果对接展示平台。天府新谷将完成2000平方米“石羊众创空间”和“双创街区”建设,培育瞪羚企业20家以上、微巨人企业50家、准独角兽企业3家、独角兽企业1家,并引进美国剑桥创新中心(CIC)等国际先进孵化器。
菁蓉汇将持续打造服务超市网络商城,新增种子企业10家、孵化培育“首次过千万”企业10家。国际AI创新中心未来两年签约项目将达到30个以上,入驻办公率达到90%以上。
到2020年,新川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将新增洽谈项目20个以上,为园区生物医药企业招聘不少于300名专业人才。中国-欧洲中心入驻率将达到100%,力争入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个,举办100场次以上活动。
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和产业功能区布局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新经济活力区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空港新城和天府国际生物城初具城市形态和产业规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