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拉松
从灿烂的古文明跑向澎湃的新时代,在挑战自我极限中感受成都厚重璀璨的文化底蕴和瑰丽秀美的自然景观。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成都国际马拉松无论从赛道、风景还是规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参赛者在沿途既能感受“老成都”的蜀风雅韵,又能感受现代成都的朝气与活力。比赛当天,本报记者来到高新赛段,从高新参赛者、助威者、组织者、志愿者的现场“分镜头”故事里,带你领略高新人在自己的主场展现出的成马风情。
去年成马她第8
全程陪跑的公安“大姐大”
今年成马近一半的赛道在成都高新区,为了让比赛安全顺利进行,高新公安在出动1100余名警力参与安保的同时,还派出了4名“跑步达人”组成高新公安“护跑团”全程陪跑,让每一位参赛者在成都高新区放心奔跑。
比赛当天早上6点,高新公安执勤安保人员以及护跑团成员就已经到达赛场集合待命,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所有执勤安保人员在比赛中会定点分散在赛道全程,护跑团则分成两组,分别保障半马和剩余赛段的安全。
“跑步和运动是我业余生活的爱好,听说今年的赛道、风景、规模和去年完全不同,就想跑完整个赛段。”冉倩作为高新公安“护跑团”大姐大,从2013年“触电”马拉松开始,先后参加过超长距离越野跑、铁人三项赛、混合健身比赛等各项运动赛事,战绩不俗。“去年的‘成马’我也是‘护跑团’成员,取得了第8的成绩,今年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其他同事基本集中在后半程,我也想要在赛道上和他们互动,这个体验很特别。”
家门口“跑马”
沿途见证家乡变化
许多来自成都高新区的跑友也参加了这场“家门口”的马拉松,成都高新区一家早教咨询公司的经营者罗春梅便是其中一位。
“我一直有跑步锻炼的习惯,所以这才想着来参加马拉松。”第一次参赛难免经验不足,由于节奏掌握不当,罗春梅跑到10公里时已经气喘吁吁。“是跑步让我更加明白‘坚持’二字的重要。”罗春梅一边咬牙坚持、一边调整节奏,终于冲过了终点线。
虽然不是第一次参赛,但是对于跑者陈德攀来说,在“家门口”的赛场上挥洒汗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我在泸州做生意,这次是专程和好兄弟一起回来参赛的。”陈德攀告诉记者,能在家乡奔跑,见证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桂溪生态公园的风景着实让人震惊,很多跑友都对这里着了迷,比赛完还要约着一起逛公园。”
像罗春梅和陈德攀一样的参赛者还有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跑步、还不忘给年轻人打气;有情侣、朋友携手奔跑、相互鼓励……在成都高新区的赛道上,跑手们用坚实的步伐,完成着自己的目标。
全程医疗补给服务
几分钟完成
应急处理
在今年成马的赛道上,观众离选手距离更近,参与比赛的人数也更多。在这些奔跑者的背后,来自全市的志愿者们默默奉献,全程提供医疗、补给服务,让选手们跑得更加轻松。
当天上午10点许,比赛已经开始2个多小时,数以百计的志愿者在比赛终点等待着一名又一名参赛选手的到来。一名黑人选手因为肌肉拉伤,在冲过终点时倒在了地上,面对突发情况,几名身着志愿者衣服的医务人员迅速将他扶起来并进行了镇痛处理,然后用轮椅护送选手离场,全程仅用时几分钟。
“马拉松是一项十分挑战体能的运动,比赛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拉伤、心率加快、脱水等突发情况,我们就是要在这些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完成应急处理。”据赛场志愿者王洋介绍,除了医疗服务外,部分赛道点位还设置了补给点,及时为选手提供饮水、能量食物等补给品。
高新助威团的自豪
一边舞剑一边加油
激情澎湃的川西锣鼓、活力四射的啦啦操、沉稳“有范”的太极剑……在桂溪生态公园西区的赛道旁,成都高新区各街道用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节目,为奋力奔跑的参赛者们送上鼓励和祝福。
早上6点,成都高新区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就来到了表演点位,进行最后的彩排。“我们的啦啦操展现的是激情、自信、活力的体育精神和文化氛围,不仅与马拉松的文化相契合,更希望通过演出给大家振奋精神、提振士气。”幼儿园业务副园长田芸娅告诉记者,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老师们不仅重新编排了舞蹈,而且利用下班时间一直排练了一个多月。“希望给选手们带去更多鼓励,让他们跑得更有动力。”
家住桂溪街道的73岁老人王生凤也早早来到桂溪生态公园,进行演出彩排。正式表演从9点开始,持续三四个小时,但王生凤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即使是在太极剑表演间隙,王生凤和表演队的其他老人也都一直坚持站在赛道旁,为陆续跑过的选手们大声“加油”。
王生凤感慨,不管是在社区打太极还是在天府大道跑马拉松,都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福利:“作为成都人,我们觉得很自豪、很幸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