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卫士
文物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记忆,保留并传承着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脉络。文物具有不可复制性,一旦损毁,便难以原貌再现,因此,包括消防在内的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可说是文物的“生命线”。而在成都高新区,便有这样一位文物“生命线”的“守护者”——在布达拉宫、德格印经院、莫高窟等文保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中,都能看到其身影。
9月17日,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威特龙”)成功中标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消防安防一体化保护工程项目,“依托于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业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特龙对于文物古建筑消防研究和技术推广已有10余年的积累。”采访中,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胡安林说,本月,威特龙便会组织人员进入莫高窟展开消防安全工作,预计将于明年3月左右整体交付该消防工程。
避免二次损伤
独创高压喷雾灭火守护古建筑
今年9月初,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国家博物馆,一夜之间在大火中几近灰飞烟灭,馆内无数珍贵藏品付之一炬,令世人为之扼腕。
今年2月,全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2017年全国发生文物火灾事故共17起;去年,国家文物局支持国保单位消防重点项目达378个,解决了一大批古城镇、古村落和古建筑火灾防范的基础设施保障问题。
“我们此前做过统计,我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29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52处。其中,古建筑在国家级文保单位里占比达到43.8%。”胡安林说,针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研究和技术推广,是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一门“重点课程”。和普通消防灭火不同,文保单位的消防安全,既要保证快速灭火,又要尽量降低灭火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的再破坏。
“消防常用的灭火剂,会对古画古籍、唐卡、壁画等文物造成腐蚀性,而消防大量用水会使土木结构的古建筑变得潮湿受损,因此传统消防手段并不适宜文保单位。”胡安林介绍,威特龙此次中标的莫高窟消防安防项目方案中提出的“分布式高压喷雾灭火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灭火系统呈分散布点,点位又互相联结,可统一调度。同时,采用雾状气体灭火,在高效灭火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的二次损伤。”
胡安林透露,威特龙曾多次进行高压喷雾装置和消防水车的灭火演练对抗赛。最终的演练结果是,在基本相同的灭火时间内,高压喷雾装置用水量只有传统灭火方式的十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且现场并无积水留存。
此外,“高压喷雾系统还特别设计了多功能喷雾灭火枪,可根据火情在广角、单孔和多孔3种模式间随意切换,最远灭火距离可达15米以上。”胡安林说。2014年,该高压喷雾灭火系统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次年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
严防电气火灾
物联网“千里眼”远程监控险情
从相关研究报告来看,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电气火灾、用火不慎、雷击、烟头明火等10余种。其中,电气火灾引发的古建筑火灾占比最高。此次,在威特龙成功中标的莫高窟消防安防一体化保护工程项目方案中,便专门就此设计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能预防古建筑里电线短路所引发的火灾。”胡安林说。
一直以来,威特龙致力于构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技术生态,以物联网为核心,打造涵盖火灾预防、火灾报警、消防救援、火灾扑救的“四维一体”格局。胡安林介绍,通过安装在消防设备上的物联网模块,可以实时将设备状态传至监控系统后台,实现24小时远程监控。“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定了一系列安全临界值,如温度设定在70℃、电路漏电值设定为300毫安。当其中任何一项指标达到安全临界点时,系统就会立即提示报警。”他将这一过程形容为让消防设备随时提交“体检报告”。此外,这套系统可在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使用,可让用户在千里之外及时了解消防设备和火情隐患的第一手报告。
作为我国消防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威特龙可谓是业内“老兵”,现已打通从消防规划设计、咨询、评估到消防灭火产品研发生产,以及从火警预警监控到消防改造工程实施的前后端全链条生态圈。据悉,大慈寺、文殊院、川王宫等40余家成都市区域内文保单位的消防评估工作均由威特龙承接。四川省工业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庆介绍,威特龙已先后完成数十个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整体解决方案落地项目。其中,今年还交付了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印经院和天津市独乐寺的消防工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