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好时节,高新实验小学的一棵棵果树都结上了金黄的橘子。10月16日,高新实验小学举行了第一届金秋校园采摘节。搭上梯子、带上果篮,三年级的同学们亲手从自己种下的果树上摘下果实,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采摘节,同学们摘到的不仅是丰收的果实,更有知识的“果实”。记者了解到,高新实验小学以采摘节为平台,潜移默化开展STEAM创新教学(指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实现综合学科知识的融汇教学。为了加强校园STEAM创新教育的硬件支撑,该校在教学楼屋顶还打造了一片500平方米的“空中农场”,全部用于学生种植体验。在屋顶空间,学校还将打造近3000平方米的科创教育空间,结合STEAM课程开展,为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创新教育体验搭建平台。
寓教于乐 采摘节更是一堂创新课
“橘子的生长习性有什么特点?”“橘子的营养价值你们知道吗?”“谁能背出一首关于橘子的诗句?”记者在采摘节现场看到,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不过在采摘橘子前,向老师学到的知识可不少,就连摘橘子也别有一番讲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有的爬上木梯摘橘子,有的在树下端着盆子忙着接橘子。不到1小时,所有的果子就被一双双小手采摘下来。从果园走进教室,孩子们一边分享丰收的果实,一边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橘子为题材,进行丰富多样的创作。有的同学画起了橘子写生,有的尝试为橘子写小诗,还有的开始设计明年橘子采摘节的活动……老师们的精心设计,为采摘活动赋予了更多内涵,也为孩子们留下了丰富的回忆。
“今年我们学校举行了贯穿全年的采摘节活动,先后开展了樱桃、枇杷、杏子、李子、石榴等校园主题采摘节活动,让孩子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亲近自然的乐趣。”高新实验小学校长朱祥烈告诉记者,该校采摘节旨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观念。采摘节是一次校园活动,更是一堂综合创新课程,以学校的STEAM创新实践教育为依托,让孩子们从中学会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等科学知识,同时融汇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软硬”兼施 探索STEAM教育高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高新实验小学是成都高新区率先开展STEAM创新教育课程试点的学校之一,构建起了学科渗透课、引进创新课、社团课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学校在创新教育开展过程中,充分动员各科老师,让创新教育向各个学科课堂渗透,校园采摘节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诞生的。“现在学生参与面越来越大,创新教育的成效也越来越明显。”朱祥烈说。
成都高新区以创新立命,要培养新一代人才,创新教育更是必不可少。据朱祥烈介绍,随着STEAM课程的全面开展,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新路径。如今,学校不断加强创新教育的硬件支撑,在紫荆校区打造了别具特色的500平方米屋顶“空中农场”,按班级划分出班级种植区,认养种植班级的学生可以自己收集种子、种苗,体验农耕种植。一楼的绿化区域和五楼的“空中农场”种植了各种果树,为学生提供了体验自然的场所。“我们正在规划,将楼顶的近3000平方米空间建设成复合式的科创中心,用于STEAM创新课程的多样化建设与体验。”朱祥烈介绍。
另一方面,该校还进一步优化师资培养和管理方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力争让人人都能实现跨学科教学、设计多样化的STEAM课程,同时,将改进对老师的评价方式,鼓励老师发展综合教育能力。对学生也将在评价上更倾向于实践创新思维的评价,让创新成为学生发展的主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