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三板
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新三板是区别于沪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又一特色企业融资市场,主要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
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新三板摘牌公司数量已经突破4位数,达到1017家,远超2017年全年709家的水平,仅8月份就有116家公司摘牌,而年初至今,新增挂牌公司共429家。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将依法创造条件引导尚未盈利或未弥补亏损的生物医药等创新企业发行股权类融资工具并在境内上市,这实际上也给挂牌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通道。
新三板的风将吹往何处?成都高新区目前拥有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109家,占全省总数的1/3,庞大的新三板存量企业,在市场行情瞬息变化及行业新政频出的背景下,这批挂牌企业备受关注。
扶持企业挂牌新三板一直是成都高新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成都高新区新三板企业数量破百,梯度成长型态势明显。10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除来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方向的企业外,还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金融等领域,产业业态较为多元,以初创型中小企业居多。
企业目前发展现状如何?挂牌新三板以来有没有获得实质性利好?9月18日,记者致电成都高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成都网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阔信息”)董秘郭济川,“公司刚刚在北京获得一个人工智能方面的奖项,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电话那头,郭济川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网阔信息于2014年挂牌新三板,处于新三板基础层,定位于车联网行业。“公司主要业务是依托卫星定位与移动互联技术,通过车辆行驶记录等信息的采集与大数据分析,为长途客运、出租车、物流车、机动车驾驶培训等车辆提供集系统平台、车载终端、数据服务为一体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郭济川告诉记者,专注车联网行业并不断做深业务,公司已连续七年获得“全国GPS十佳运营商”。
今年以来,市场变化较大,一些企业由于考虑到流动性因素,在谋划退市另谋出路?对此,郭济川坦言,公司自挂牌以来,坚持以新三板的挂牌要求严格规范自身运作,很大程度提升了在业内的知晓度,暂时未考虑摘牌。网阔信息半年报显示,该公司营业总收入435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115.44%。
“最近两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影响下,倒逼全行业企业适应新的产业方向和行业生态,目前公司新产品和技术与创新的商业模式结合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核心竞争力愈发凸显,同时持续在全国拓展合作渠道,以产品打动客户,拓展市场空间。”郭济川说。
成都智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科通信”)董事长王洪振坦言,企业挂牌新三板会增加一些运营成本,“虽然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能够确保企业在法务、财务、税务方面实现合规操作,保持规范运营。”上半年,这家主营网络语音交换机业务的企业业绩不俗,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5.56%,净利润同比增长145.67%,目前公司80%的业务布局在海外。
“新三板在短短几年内能吸引超过1万家企业挂牌,成为中国挂牌企业数量最多的资本市场,仍处于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目前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新三板政策,在流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留住优秀的企业。”四川金投金融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投金融”)董秘岳基琼说,企业连续三年入选新三板创新层,近日已正式更名为四川金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投金融更名,这是这家从事软件开发、金融外包服务等业务的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明证。
自2016年5月新三板实施分层以来,创新层和基础层对挂牌企业实现了分类监管,降低了投资者信息收集成本。近日,有关监管层正对在创新层之上推出“精选层”事宜备受资本市场热议。“公司处于创新层,若未来精选层推出后,我们也会积极争取。”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旭斌说,目前仍旧“练好内功”,未来发展会重视现金流和发展质量,或积极冲刺创业板。
上市图强 拟定融资路线图 全力冲刺IPO
佳缘科技是一家为新型智慧城市提供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目前处于基础层。
“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获得了融资,融资主要是缘于新项目的推进及补充流动资金。”佳缘科技董秘尹明君在谈到企业做大做强的策略时说,公司业务今年已经在全国布局,将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做大业务规模,下一步仍会在行业新技术研发领域发力,力争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在尹明君看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是促进自身壮大发展的重要制胜因素,为此,佳缘科技已经排出了上市日程表。“我们估计在2020年冲刺IPO,瞄准创业板上市。”
从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来源看,部分企业来源于新三板摘牌企业,部分企业则是在做大做强之后直接冲刺IPO,不需要在新三板进行过渡。然而,随着近年来企业上市门槛和审核条件的提高,尤其对众多初创型身份的新三板企业而言,企业上市之路并非易事,净利润是必要的考核因素。记者采访了解到,区内不少新三板企业一方面借助新三板这一融资通道进行融资,另一方面也加速启动IPO工作,力争早日上市。
“公司争取2021年成功上市!”采访中,虹华环保董秘张红透露,目前企业已启动了上市辅导工作,力争冲刺创业板。
网阔信息挂牌新三板以来,在融资策略方面采取“多条腿”走路,未来也有上市打算。“实际上,企业发展更多依靠自身财力进行支撑,我们此前和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运营方接洽,目前也在和其他股权投资机构对接,寻觅合适的投资方。”网阔信息董秘郭济川说,融资是企业的既定计划之一,“拿到融资后,我们倾向于产品打磨,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已于去年成立了人工智能研发部门,通过人工智能结合视觉、传感技术,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性,在搭建全新的应用同时也会开发全新的商业模式,两者同步推进,争取以后给公司带来更多的赢利点。”
“自2015年挂牌新三板以来,企业累计完成了总规模超1亿元的融资,从长远来看,企业有上市计划。”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吴畏向记者介绍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除了现在投入市场的产品外,公司有望在年内获得第三个疫苗产品生产批件,争取早日投入市场。”吴畏说,公司采取“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也携手国内外生物医药机构共同研发相关产品,同时积极开辟海外市场。
9月19日,四川君逸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张志锐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IPO辅导工作正稳步推进,准备冲刺创业板。“挂牌新三板以来,企业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发展计划和企业运营思路更加明朗,合规运营能力也不断提高,去年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实现4500万元融资,这也是企业挂牌以来的首次对外融资,我们的发展策略是‘以行业定制解决方案和软件开发为主’,主要为国内客户,未来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练好内功”
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三板,这一服务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已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看似无形,实际上,省市层面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方面已经做出了清晰的谋划。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间接融资结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持续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今年2月,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提出,到2022年,成都要建成区域性资本市场中心,力争境内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超过800家,经济证券化率达到200%。
截至目前,在成都高新区109家新三板企业中,一大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公司成长性看好。
受市场行情影响、政策驱动,新三板企业往往会做出相应的回应。在对区内多家新三板企业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成都高新区不少新三板企业运营团队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深耕主营业务、持续做大做强才是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资本市场是一种外部性的资源,企业必须“练好内功”,成为优质的标的才能够获得资方青睐。
在新三板去留方面,无论是创新层企业还是基础层企业,无论是继续留在新三板还是选择摘牌,这些企业的运营团队对自身的发展定位十分清晰,当初以市场化的方式步入新三板,如今,仍旧以市场化的思维决定去留。
这背后,其实是成都高新区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中,市场主体意识日趋理性的体现。对企业而言,融资路径有很多种选择和可能性,只要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的资本操作,进而促进企业实现壮大发展,反过来也夯实了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底盘,加速推动成都高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