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双创
10月9日-15日,以“高水平双创 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主会场成都,7项重点活动和29项特色活动联动起全国分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创业者、工程师、学生参与其中,中国打造创业“第四城”的成都,融入到一场双创热潮之中。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走进西部、落地成都,主会场举办地菁蓉汇,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打造的双创地标,也是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国际化合作的核心功能载体。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完善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12.9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27家,上市挂牌企业145家,培育出新潮传媒、医联两家本土独角兽企业。
双创热潮的背后,也给人以启示。透过全国双创活动周之活力,管窥区域创新创业之合力,这座曾诞生诸多“第一次”创新的千年之城,敢存远志、敢为人先的创新元素,早已融入天府之国的一方水土之中,并在新时代之下绽放新活力,成为这座城市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
双创升级
让“高新创造”深度融入实体经济
10月9日,本次双创活动周的配套活动之一,“逐梦高新 创享未来”科技成果系列对接会高层次人才专场活动在成都高新区举办。活动通过政策宣讲、成果路演、一对一洽谈等多种方式组织重点企业与相关机构深度对接,实现重要科技成果与市场的全面接触、充分洽谈。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需要直奔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转化而去。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提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业。”“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已成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重要基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在这个一直以创新立命的区域,成都高新区加速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技术与市场见面,让“高新创新”走向“高新创造”,让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看得见”的生产力,成都高新区的探索从未停歇。
打造“双创”升级版,成都高新区如何激活“成果转化”的一盘大棋?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制定出台“双创新政十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6条”“金融新政20条”“金熊猫人才计划”等政策,构建“大孵化”体系,支持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创业,不断优化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供给能力;发挥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推行“首证通”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放管服”改革等多项商事制度改革,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探索“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三链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径,打造了西南首家连接海内外的连锁型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让双创服务像网购超市一样便利。
更多的“高新创新”正在向“高新创造”的转化之路上行进。本次双创活动周,蓝光英诺的3D生物打印技术、优途科技的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启英泰伦的智能语音芯片、极米科技的激光电视等在成都高新区转化的技术应用在主题展示区集中亮相,其中不少产品已达到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主流市场的主力担当。这些新产品的转化、新模式的探索,正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新动能。
能级提升
力促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1日,在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国内首家上市创业服务平台创业黑马旗下的黑马产业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新经济活力指数排行榜”,成都新经济活力领跑新一线城市。
这样的成绩,源自于成都坚持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作为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各类交易成交总金额达305.48亿元;2018iworld数字世界博览会吸引了10万名观众参与;连续举办十三届欧洽会,累计参会的欧方企业超过3000家……展会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呈现了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生长方向。近年来,成都举行科技类展会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断增加,这是成都在新时代下城市发展之路选择的直接体现,是成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与结果。
从多年前以商贸驱动的糖酒会、车展等传统展会,到如今以创新驱动的欧洽会、双创周等科技展会,微观之变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宏观之变的投射。而这些变化的承载地——成都高新区,是最直接的见证者。
10月9日,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主题展区刚刚对外开放,期待已久的蓉城市民就已人头攒动地探营其中,门庭若市。“不怕水”插座、变身“通讯塔”的“路灯杆”、智能康复机器人……菁蓉汇的数千平方米展示区,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绽放着高新活力。截至2017年底,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8家,仅2017年就新增24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2017年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总产值达4100亿元,占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4%,在成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成都高新区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
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创意创造源泉动能涌流。2017年,成都“双创”指数85.26,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以美食、时尚、慢生活和快工作而闻名的成都,已经成为一座创新创业要素汇集的新经济发展之城。
顶层设计
筑创业“第四城”的双创高地
3年前,正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王军敏锐地发现大数据风头正劲,在学校和导师的支持下,他边学习边创业。如今,他所创办的成都知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数科技”)已成为多家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公司估值超过2亿元,先后获得3000万元融资。
知数科技入驻的园区,正是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所在地——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启用仅3年,菁蓉汇已聚集了31家国内外知名新型孵化器、189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项目、从业人员逾1万人,储备项目128个。在这里,既有阿里巴巴等大企业的创业基地,也有刚走出校门不久的“草根”创业者。创业团队不论实力,总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发展平台。
筑创业“第四城”的双创高地,成都高新区从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出发,实施《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双创规划》)。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聚集科技企业1万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00件以上、产值3000亿元以上、上市(挂牌)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各类双创企业和载体繁荣发展态势。在加强政策支撑方面,《双创规划》提出,将基于“国际化、专业化、众创化、集群化”定位和“大空间、大视野、大集群”发展理念,设立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在5年内累计投入150亿元驱动双创,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资源。
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成都高新区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双创发展模式。《双创规划》明确,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着力汇聚四大国际性资源、打造四大国家级平台、布局四大特色化空间、实施四大双创模式,探索以点、线、片、面相结合的双创发展模式;重点实施示范基地带动工程、龙头项目引领工程、微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国际化牵引工程和精品活动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构建完善五大服务体系、八大服务平台、十大服务链条和一系列特色服务。
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圆满落幕,成都高新区打造“双创”升级版之路正在加速前行。创新无极限,创业无止境,创客无处不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