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这个新时代,成都的新经济正不断壮大。根据NEI指数(中国新经济指数),成都在经济总量、资本吸引的指标上,全国相对靠前,具有优势。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在全国稳定在8—10名之间,在新经济比例指数的三大一级指标中,成都的资本投入指标在全国排名第10,一些指标比如风险投资指数在全国甚至与北上深杭并列“第一集团”。日前,赛迪顾问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城市新经济竞争力年度报告》评价结果也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位列2016年中国城市新经济竞争力前三名,中西部城市中,成都新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
多点开花新格局
2016年,成都互联网理财的使用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旅行预订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成都拥有56所高等院校,国家级重点学科超过60个,7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成都潜在独角兽企业有14家,平均估值3.42亿美元,分布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大数据、新媒体等9个行业领域……成都新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多点开花的新格局。
成都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推动新经济发展方面,互联网、高新科技、信息产业、生物材料等一直是成都产业发展的重点,也积累了深厚的基础。成都是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制造基地,还是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而航空发动机、“北斗卫星”终端、飞机制造以及轨道车辆等业务也独具优势。
近年来,新经济在凝聚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推进成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6个千亿产业集群,产业支撑能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6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2170亿元,5年年均增长9.5%。2016年,成都在软件服务业规模跃上3000亿台阶的新阶段,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354.8亿元,增长14.63%,占全国的4.9%、中西部地区的31.2%和西部地区的45.7%,中西部排位第一。
赋能未来新速度
“这五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找到了新工作。去年我当上了共享汽车司机,现在每月能收入四五千元,日子越过越好了。”钟长青开着一部白色新捷达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新经济与传统产业不断加速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重塑,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注入强劲动力,网约车只是一个缩影。
在零售业领域,借由成熟的消费互联网,“新零售”不仅让线上线下“化敌为友”,更让传统商业面貌一新。尚作农业的3公里内1小时配送到家,大悦城落地的西南首家无人超市……快速反应、精准营销、数据增值、“黑科技”……通过一次次数字化重构,零售业这棵大树自然生长出不同面貌的全新枝条。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0386.30亿元,同比增长39.93%。
借由融合,一系列创新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ofo小黄车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智行信息技术研究院对外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显示,成都城市骑行指数继第二季度后再排第一;想要体验成都人家的生活风情,在APP上挑选满意的民宿,拎包入住;去年,腾讯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落地建设互联网+智慧医院。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模式”,正在大步走出一条条通往明天的崭新路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