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东进
又是一年国庆大假,在大多数人都享受休闲时光之时,轨道交通18号线这条东进“大动脉”上,仍是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围挡中、隧道里、地面下,建设工人们加班加点,混凝土罐车忙碌进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作为成都深入实施东进战略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轨道交通18号线从建设之初就备受关注。全长66.71公里的18号线,不仅连通了高新南区与高新东区,更对整体优化东进配套交通线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公司获悉,随着该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盾构区间隧道已完成约七成;有国内最长轨道交通高瓦斯隧道之称的龙泉山隧道左右线共掘进16738米,完成了总长的86.2%,一期车站已实现全部封顶。18号线全线一二期预计将于2020年与成都天府国际新机场一期同步投用。
大假期间
重要节点实施倒班制全天建设
10月5日,记者驱车来到丹景山脚下、18号线龙泉山隧道段1号斜井的入口,几台通风机“嗡嗡嗡”响个不停,向隧道内部输送着新鲜空气。由于18号线天府新区站至三岔湖站之间的穿山隧道是一条高瓦斯隧道,洞口的通风机必须全天候运转,将外部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隧道内部,以降低瓦斯浓度。
龙泉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瓦斯含量高,工期紧、任务重、安全风险大……这些都成为了18号线的施工难点。长达9.7公里的龙泉山隧道,也是全国轨道交通领域最长的高瓦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体现在该隧道需穿越两个断层、两个背斜,围岩节理发育,地下裂隙水丰富,开挖过程中极易掉落。”施工方工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隧道内的瓦斯性质属于油气田瓦斯,具有随机性大、无处不在的特点,这两方面是隧道施工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隧道设置了全方位监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现场情况,从视频中便能知晓瓦斯等气体浓度实时数据。每个工人不仅进出工地要进行严格安检,还要佩戴定位芯片,以便锁定人员位置和控制人流密度,保障工人安全。
龙泉山隧道部分段落贯通
整体开挖完成86.2%
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参建各方攻坚克难,从工艺技术到施工进度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两座斜井就是为施工通风、运输、防灾救援等功能设置的。在隧道爆破前,作业人员都要按照高瓦斯隧道爆破技术和安全规范,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从每个环节施工人员安全撤离到恢复施工必须面面俱到,确保无安全隐患。”施工方工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根据施工进度来调度工人的数量和施工安排,现阶段有近千名工人参与龙泉山隧道项目。节假日期间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密切关注项目进展;工人则采取“两班倒”全天施工,加速项目掘进。
在确保建设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项目还持续加大人力、机械投入,不断提升建设效率。记者了解到,轨道交通18号线龙泉山隧道2号斜井至出口区间已全部贯通,总长度为3.3公里,其余区间也加速推进。“截至目前,隧道已开挖工程量占隧道开挖总长的86.2%。1号斜井与2号斜井区间计划11月底实现贯通、2019年4月30日全隧贯通,以确保后续铺轨、机电安装、站点装修等工作的开展,保证全线与机场同步开通运营。”施工方工程部负责人说。
一期站点全部封顶
机电安装内饰装修紧张开展
龙泉山隧道加紧施工的同时,轨道交通18号线的各个站点也在紧张施工中。根据规划设计,地铁18号线始于火车南站,直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共设置12座车站。其中,一期工程为火车南站——龙泉山隧道出口,线路长约41.2公里,共设8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已全部封顶,成都高新区范围内有火车南站、孵化园站、锦城广场站、世纪城站;二期工程为太平隧道——天府机场1、2号航站楼站,线路长约25.6公里,设4座车站。
在孵化园站记者看到,已封顶的车站内仍有上百名工人正实施站内部、附属结构出入口及南端盾构施工。“位于高新南区的车站都处在城市交通干道等区域,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由于交通组织、管线迁改等工作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站点施工,参建单位制定了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权威专家进行论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保证了车站主体的顺利完工。目前,施工车站的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站点附属出入口结构及车站内部装饰装修、机电设备安装等工作正全力推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