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建设
灯火辉煌的成都高新之夜,这里书写着城市的灵动、产业的繁荣,这里构建着人产城和谐共生的高新图景。
时间缓步而行,悄然之间历史落笔在2018年的当下,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
回望这波澜壮阔的40年,凭借敢闯敢为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担当,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同样是40年前,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再次吹响改革创新的号角。
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成都高新区应运而生。30年前,将改革拓新刻入基因之中的成都高新区,启航前行,而立之时再回望,忆峥嵘岁月稠。
在遍地农田阡陌的成都南郊神仙树片区,成都高新区第一批“拓荒者”肩负着中国西部改革开放先行者的使命,在2.5平方公里起步区打响了全面建设的攻坚战役。5年时间,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变电站、中小学、医院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相继建成。
1996年,扩容发展空间,从2.5平方公里扩展至47平方公里;2001年,设立成都高新区西区科技园,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2017年,托管简阳市12个乡镇,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建设提速,成都高新区发展空间扩大到613平方公里……
空间格局跃升,城市风貌提升。取代农耕小路的是大气磅礴的天府大道、剑南大道,取代荒土农田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产业园区。铁像寺水街、菁蓉国际广场、环球中心、中国-欧洲中心等地标建筑相继建成,汇聚中国、法国、芬兰、英国、意大利等全球建筑设计大师们的智慧,成为一座城直面全球最立体的讲述。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以数百公里绿道铺就城市底色,让老百姓共享生态改革之福利。
产业格局拉伸,创新引领发展。英特尔、京东方、格罗方德等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开花,让成都高新区成为中国西部开放度、经济活跃度最有代表力的区域之一。生物医药产业要素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应运而生;作为国际合作的开放典型,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园区发展更呈加速之势。
空港建设提速,开放直面未来。预计2020年一期工程完工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为成都高新区赢得更为便捷的对外开放通道。人才公寓、公园绿道、安置房、中小学等一系列配套建设,将为这座新城带来更多生命力。
历史的起承转合,总有着惊人的相似。
40年前,深圳特区是从蛇口工业区2.5平方公里的岛屿上萌芽;30年前,成都高新区亦是从神仙树2.5平方公里的农田上开启。40年前的大胆一试,创造了“深圳奇迹”;30年来的矢志不渝,造就了中国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西部硅谷”。
30年成都高新区拓新演进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鸿篇巨制的现实投射,也是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生动演绎。
30年的砥砺奋进,成都高新区不仅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的产业发展引擎,更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下,为成都贡献了具有国际范的城南新城。
即日起,本报推出《40年改革开放 30年高新印记》主题图文报道,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推出“城市 · 拓荒者”、“产业 · 引领者”、“民生 · 服务者”三篇图文观察,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浪潮之中,聚焦成都高新区30年发展之路,将时光入画里,将变迁入言中。
三十而立再出发。成都高新区仍将坚持走好改革开放之路,铺开“一区四园 多点支撑”的宏大布局,推进区域共融发展,积极链接全球产业,构建人产城和谐共生的高新图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