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合作、西园“抱团” 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共同体”

关键词: 电子信息

  • 发布日期:2018-08-07
  • 来源:成都高新区
  • A+
    A-

        8月2日上午9点半,在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办事处二楼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共同推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的合作研讨会正在举行,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西园街道“面对面”,就如何跨街道共同推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进行交流与碰撞。

        这样的“面对面”互联互通方式,将成为今后两个街道共同推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工作的常态。这天,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西园街道正式签署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工作区域协作战略合作协议。随着双方签约代表互换协议,一个紧扣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做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为核心的街道“服务共同体”应运而生。

        “作为我市统筹布局建设的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域之一就在合作、西园所辖区域,两个街道的抱团合力,将突破街道之间的管理、服务区域所限,让‘服务’拧成合力,更好地为产业功能区建设服务。”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长贵说,两个街道探索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共同体”,将更好地推进产业功能区各项工作在基层一线的落地与服务升级,更精准靶向地融入产业功能区建设,提升区域产业承载能力与服务效能。

        1+1>2

        两个街道五项合作打破区域限制

        同样都是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域,两个街道将如何合作发力?根据协议内容,合作、西园两个街道明确了党建群团、企业服务平台、社会治理等5项深度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立机制、整合资源、打造队伍等多种形式,取长补短,做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各项企业、政务、民生服务工作。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是过去我们一直在坚持探索的工作模式,以此为例,我们将深度融合西园街道‘云党委’和‘十六小时’党委党建工作优势,结合我们街道的‘大党委’工作模式,形成服务功能互补、优势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联盟。在党组织孵化、党员学习教育、党务工作者培训、党员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加强合作,形成共促共建的大党建工作格局。”陈长贵介绍,下一步,双方将整合现有群团服务力量,共同组织企业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及各类主题活动,如共同组织体育赛事、企业员工相亲会、节日联谊会、企业管理层茶叙沙龙等活动,在丰富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交流合作。

        合作发力不仅需要深度融合,共建共促,在西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左勇看来,此次联动有助于打破界限,推动服务资源共享共促。“要共同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就要在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方面弱化区域界线,为企业、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左勇说,下一步,双方将协同构建服务企业及员工的 “24小时响应”线上协调机制和“政务服务一站通”线下服务机制,及时收集、掌握企业及员工的意见建议,做好协调和信息反馈,同时开通政务服务“直通车”,实行业务通办。“高新西区所有企业政务服务在西园街道、合作街道的政务服务中心均可办理。不管哪里产生需求,两个街道都要‘喊得答应’,这样才能实现1+1>2的服务效果。”

        2+2=2n

        联席会机制实现多方跨区域联动

        根据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各方要充分发挥优势特色,拓宽合作领域,启动“主动服务+诉求响应”的服务模式,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服务大格局,提升“人、产、城”全方位服务水平,实现街道之间的跨区域服务联动。记者了解到,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西园街道和合作街道将在各自原有的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政、警、企多方定期联席会制度,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参会人员为双方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及辖区派出所民警,并邀请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

        建立这种大范围、全覆盖的联席会议机制不仅是为了实现对整个区域企业、居民诉求的精准把握和实时共享,更是为了调动辖区内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多方联动的大服务格局。据介绍,第一次联席会议已经定于8月底前召开,届时会整理出一张所有辖区企业的需求清单,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的保障下,两个街道还将共同组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服务工作协调小组,通过指定专人负责专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共同拟制合作计划、提出工作建议等,提交联席会审议,并协调双方推进落实具体合作项目。

        “两个街道各取所长共同服务就可以达到1+1>2的效果,但是在我看来,要进行跨区域联动的不仅是人,还应该有数据,实现2+2=2n的效果。”陈长贵介绍,接下来,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打通双方数据平台,横向推动资源整合、纵向实现联动联勤,以丰富的基础数据支撑街道工作信息化、电子化、可视化,推动政务服务的前置化、主动化,促进各类应用的合理化、高效化,最大限度地释放数据价值。同时,依托各街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放端口,建立信息预警共享机制、企事业单位问题处置协作机制,形成“有诉求就有响应、需要帮助随时到”的服务理念,帮助企业和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9x20=now

        首批20个合作项目清单正式出台

        8月3日,在合作街道和西园街道签约后的第二天,一张带着温度的清单正式出台,清单上分别从9个方面规划了首批即将开展的20个合作项目内容,每一条都经过两个街道相关科室仔细梳理、交流,最终敲定。“我们两个街道携手,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共同来推进各项服务是一项‘谋划’已久的工作,既然已经形成‘联盟’,就要快速行动,让首批20个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实施。”陈长贵说。

        合作要有默契首先要加深相互了解。在首批即将推行的项目中,两个街道都把参观学习对方各类特色项目放在了首位。“首先我们会安排工作人员前往西园街道学习他们‘云党委’和‘十六小时’党委特色工作模式,只有了解清楚他们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服务企业发展,我们才能将自己的‘大党委’模式与其进行融合。”合作街道办事处党政办主任林春华说,需要相互学习的不仅是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还要组织合作街道的青少年到西园街道的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开展参观学习,参加企业“开放日”活动,引导青少年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培养成才梦想、启迪人生航向,从小树立健康的成长发展目标。

        除了交流学习外,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内的企业及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并为更多即将到来的人才提供就业指导,也是即将要开展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为此,合作街道和西园街道将加强双方交界区域交通秩序值守协作维护,特别是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要加强天健路、天润路、天欣路等主要道路值守。在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方面,建立一体化清扫转运机制,及时安排督促环卫、绿化、市政公司做好清扫保洁、绿化管护以及市政设施维修、维护工作。如何用好以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在内的环高校资源,实现良好的校地合作?眼下,西园街道将与合作街道一起,共同打造高新西区技能人才示范平台,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高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