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对于瑞幸咖啡事件,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关键词: 瑞幸咖啡事件

  • 发布日期:2020-04-08
  • 来源:锐创社
  • A+
    A-

一份浑水公司发布的长达89页的瑞幸沽空报告,在业内迅速传播,认为瑞幸咖啡在经营数据等方面存在作假和欺诈行为。

一份回应公告,瑞幸咖啡否认做空报告中的所有指控,但美国已有多家律师事务所对瑞幸发起了诉讼。

4月2日,在诉讼与压力中,瑞幸咖啡还是承认了自己的作假行径,自曝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22亿元。

消息一出,市场哗然,瑞幸咖啡当日股价收跌逾75%。

仅2个多月的时间,瑞幸就从未来可期走到了破产的路口,瑞幸究竟是如何把自己搞砸的?未来的瑞幸又该何去何从?


1. 孙正耀的商业之路,同本同源:神州租车与瑞幸咖啡

要说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如先说说神州租车。

07年,神州租车注册成立,而后大量“烧钱”迅速打开市场,以雄厚的资本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租赁企。

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7月,在神州租车大肆扩张后,在国内169个主要城市拥有约1000多个直营租车网点,车队规模近13万台。

纵观神州租车的上市路,无非就是斥巨资扩大规模,随后花钱开启大量的补助补贴,以便宜廉价的模式吸引用户,再谋求上市,最后再疯狂融资再烧钱,如此循环。

对于神州租车,好像毫无经营可研,只靠一手融资活跃在市场。




而今瑞幸咖啡呢?我们细看瑞幸的上市路,可以发现一切几乎可以说是全全复制。

看准风口、疯狂融资、极速扩张、两年上市,这就是神州,或者说是瑞幸,甚至可以说就是背后大股东—孙正耀所最爱的商业模式。

当然了,这种急速扩张的商业发展模式自然而然就会带来难以盈利的诟病与问题,这对于现今的瑞幸而言,亦是如此。

盈利?

可能孙正耀他自己都从未认真考虑过,或者说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才能实现盈利。


2.纸包不住的火

其实在以在瑞幸名声大燥之初,就早有业内人士直言,瑞幸这样的商业模式必定走不了多远。

瑞幸的迅速崛起就像凭空出现的海市蜃楼一样,既没有一层层砖瓦的不断堆积,也没有实质的东西支撑而起。

产品的打磨、用户忠诚度的培育、品牌的沉淀,对于企业而言,不论哪一样,都不是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就能完成的,任何一家企业要实现长远的盈利发展,绝不是仅靠短时间内,资本的盲目扩张就能做到的。

所以在业内,大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照此下去,瑞幸很难有盈利的可能性,结果大概率是越亏越多,直至破产。




然而,伴随着19年瑞幸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的出炉,瑞幸在毫无盈利可能的前提下,门店层面竟然慢慢开始趋于盈亏平衡。

甚至在2019年的第三季度财报里,瑞幸营收竟然达到了15.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在运营层面实现了1.86亿元的盈利。

瑞幸好像有了可以盈利的能力,这很显然与行业共识相悖。

孰真孰假?

仅不到半年的时间,时间给出了答案。


3.“我觉得这样下去,这家公司迟早完蛋”

瑞幸破产之路,不仅是在业内,在瑞幸员工内部亦是认知如此。

如在18年,瑞幸大肆开店扩张的时间里,瑞幸这家企业给员工的感受就是管理混乱、花钱如流水、上级高度不负责,整个企业从上到下鱼龙混杂、管理层浑水摸鱼,毫无实质工作能力可言。

除此之外,诸如被迫业绩造假、迎合考核标准、能力无法提升等现象实难让员工对企业生起信心。

对于瑞幸,部份员工就曾直言,“我觉得这样下去,这家公司迟早完蛋”、“我觉得瑞幸毫无归属感,就是来赚钱的,仅此而已。”




事情发酵至此,留给瑞幸的路只能是破产。财务作假所带来的后果太过严重,甚至是更为长远的影响。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对于瑞幸造假一事,就直言财务造假,这对中国企业的形象影响是破坏性的,对中国创业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不论怎样,还是得提一句:不是贾会计,就别揽这瓷器活,作假很危险,上市需谨慎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