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实体经济命不由我,别了!记忆中的百货

关键词: 实体 百货

  • 发布日期:2019-01-14
  • 来源:锐创社
  • A+
    A-

       1952年,成都第一个百货大楼成立,作为60年代老成都商场的标签,是属于老一辈成都人争相购物的场所。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着爸爸妈妈逛一趟老成都的百货大楼了,国内很多有趣的东西都能在这里看到,而且那时候可是要凭票购物的。


       到80年代,每个周末必逛的就是成都华联商贸大厦了,有事没事都喜欢去商场逛逛,那是一种纯粹快乐的感觉。然而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在2016年因亏损加剧,宣布不再经营零售业务,同时人民商场,百货大楼等老牌商业大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头换面,翻修重建。至此属于80后的商场记忆黯然离场。


       90年代,成都春熙路掀起百货商场浪潮。先是最大的太平洋百货开业,最时髦,最流行的物品都能在这里买到,比如兰蔻,雅诗兰黛等等国外知名美妆品牌开店,第一次引领起四川的潮流。而后几年时间里,伊藤洋华堂,王府井百货陆陆续续开业。成都春熙路已成为四川最大的百货商场聚集地。


       十年后,越来越多的商场出现,SM、摩尔百货、万达、时代百盛,一个个大型商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商场里卖的商品也不再是单一的国内消费品,更多的是国际上奢侈品的引入,成都商业也渐渐向国际化靠拢。

       到21世纪,成都IFS的开业,远洋太古里的开业。琳琅满目的商品,昂贵的金额数字,不知不觉中没了小时候的那种纯粹的感觉。


       从60年代的百货大楼开业,到现在的太古里、春熙路。成都商业百货经历了近五十年来的变迁。在这四十年多年来商场光鲜亮丽的发展背后,换来的却是无数老一辈记忆的消失与实体经济的惨淡经营。

       以前的春熙路人山人海,人群把路堵的水泄不通,现在交通方便了,平时购物的人却越来越少。每天都有闲置的商铺需要转让,然而始终没人接手,就算接手做下去,依旧撑不过几个月。


       为什么?因为购物的人少了,因为租金太高了,入不敷出。购物的人哪里去了,他们都去天猫京东了。现在网购已成为平民百姓最喜欢的购物方式。在家轻松,价格相对实体店也便宜。同时,高额的租金,没有足够的利润,更多的实体百货商场要么选择转售转型,要么就等着倒闭。

       2016年,上万家实体店倒闭,真正开业只有成都宜家成华商场和蜀都万达广场。

       2017年1月9日,成都的老牌百货商场华联就宣布闭店调整,在这之前,盐市口门店也宣布闭店调整。高额的租金以及网购的冲击,使得这些大型百货商场也不堪重负。


       一切实体经济的萧条,都是缘由房地产,高额的房价地价与人群的低收入不成正比,人们没有实体店消费能力,一个个实体经济无法正常运营,最后走向倒闭。如此恶性循环。同时房价的越涨越快,愿意做实体店的人就越来越少,因为累死累活几年下来,还没有炒房几个月赚得多。


       敢问路在何方?也许除了在经营模式方面多寻求转型突破,多与互联网相结合经营以外,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来遏制租金的暴涨,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把心思放在实体经济上,才会有更多的人有多的闲钱去实体店购物消费,这样,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