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查询

双创载体“繁荣”的背后是当局者迷?

关键词: 双创载体

  • 发布日期:2017-10-18
  • 来源:锐创社
  • A+
    A-

《2016成都双创载体发展白皮书》从发展基础、发展规模及空间分布、发展特征三大维度全面梳理成都双创载体的发展现状后指出,成都双创载体发展引领中西部城市。

作为全国六大中心城市之一,成都一直以来引领西部经济发展,目前正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新型产业种类繁多、复合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浓郁,日渐成为双创沃土。同时,随着国际合作深入推进,成都与德国、韩国等国家产业合作项目的设立更为成都双创提供了国际化的多元支持。

成都近几年来创业氛围浓厚,双创载体也随着创业的势头蓬勃发展。根据创头条发布的双创地图,与全国各省市双创载体分布情况相比,四川以277数量列全国第七。截止目前,成都共有240家双创载体,位列杭州(227)、苏州(210)之前,引领西部城市,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9个,成为全国唯一涵盖地校企三类双创示范基地的城市。

当前全国共公布了28个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区域示范基地17个,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入围;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4个,四川大学入围;7个企业示范基地中,有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集团确定成都公司为示范基地。这既是中央对四川省成都市双创工作的肯定,也寄托了中央对成都市“以促进创新企业发展为抓手,以构进双创支撑平台为载体,明确示范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积极探索改革,推进政策落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的期望。

双创载体“繁荣”的背后是当局者迷?

地校企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花落成都的荣誉标志着,成都市双创已由物理型双创载体空间建设阶段进入到为创客和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孵化加速的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化阶段。空间载体建设与各级政府所熟悉所主导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划圈经济”模式差异不大,争议较少,易见成效。但深化阶段是完善双创(服务)支撑平台,搞活双创主体的双创生态建设阶段。

成都本地政策对双创载体表现出了巨大的支持,成都计划围绕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业天府计划去年升级2.0版本后,搭建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构建“3+M+N”双创引领区、集聚区、特色区载体格局。2016年成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258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12000家以上。而成都科学城正在加快聚集高端创新创业资源,比如清华大学新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中国电信天府云计算中心等项目。

而接下来的扶持力度也只增不减,以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的《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为例,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5年内将累计投入150亿元驱动双创,着力增强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推动成都高新区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

双创载体“繁荣”的背后是当局者迷?

成都市正式发布“产业新政50条”——《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政策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类创新平台,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推进体系,对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按照评定给予不同的资助,并且支持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举办。

成都拥有240家大大小小的双创载体,有的背靠资本,有的背后的股东是本就发展得不错的企业,这让这些机构手握不同的资源,拥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因为没有任何两家是背靠完全一样的资源、拥有一样的发展模式,所以这让我们在探寻共同的发展脉络时颇为困难。虽然在数据上拥有着不错的表现,但不少双创载体发展得不温不火,在这背后,我们也发现了孵化器和联合办公空间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和趋势。难以规模化:无论是孵化器还是联合办公空间,都要有资本助推才能够有较好的发展。但是成都本土缺少资本,这造成成都的大部分双创载体难以规模化发展。

不良入局者:不是所有的众创空间都是因为拥有相关创业基因以及手握资源而入局。成都对于众创空间有着大量的政策扶持,这造成一部分投机者跟风进入行业,并非是为创业者寻求福利,而是完全依赖政府造血。

商业模式单一,提供增值服务是趋势:对于联合办公空间来说,租金收益有天花板,如果不能快速复制的话,就需要挖掘出第三方增值服务;而对于孵化器来说,孵化器的盈利来源主要为基金管理费、加速器服务费和活动组织费,具备强大学习能力是孵化器的关键,服务深化是孵化器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一方面陪跑过程漫长,另一方面孵化器需要孵化优质的项目,但成都本土优质项目较少,且孵化项目本身是一个长线的过程,前期会有不小的运营成本压力。

在这其中,孵化器似乎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现状,孵化器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场地空间提供平台扩展为孵化空间、信息网络、高新技术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形态。过去单一的依靠场地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创业企业的需要。孵化器需要为不同的项目提供相配合的服务,对从业人员的专业以来较高,专业人才的缺失、服务人才素质的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一大障碍。竞争激烈、巨头进场、面临洗牌:在2016年,众多成都本土的众创空间爆发,无论是孵化器、联合办公空间都大规模浮出水面呈百花争艳之势。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外来的腾讯、阿里、优客工场、启迪之星等众创空间背靠大企业的资源和资金,纷纷入驻成都,给成都本土众创空间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长此以往下去,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下,成都本土的不少发展得不温不火众创空间终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我们要肯定的是,政策的扶持无异加速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并且让双创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了众多的服务。但无论政策对于众创载体有多大的支持,每个载体都需要回归商业本质,在持续获客、运营服务以及标准化上都走出自己的道路,不断改变从单一的物理空间的运营服务,逐渐推进多层次创新创业服务服务体系建设。

附件下载